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临证指南医案》卷二 吐血

《临证指南医案》卷二 吐血

顾(四十)寸口脉。搏指而劲。痰血能食。初因风温咳嗽。震动络血。以清心营肺卫之热。

    食酸助木。胃土受侮。脘中阳逆。络血上溢。内经辛酸太过。都从甘缓立法。谷少气衰。沉苦勿进。
    生扁豆 北沙参 炒麦冬 茯苓 川斛 甘蔗浆
    又 甘凉养胃中之阴。痰少血止。两寸脉大。心烦脊热。汗出。营热气泄之征。议用竹叶地黄汤。
    鲜生地 竹叶心 炒麦冬 建莲肉 川斛 茯神

    (四一)两年前吐血咳嗽。夏四月起。大凡春尽入夏。气机升泄。而阳气弛张极矣。阳既多动。阴乏内守之职司。络血由是外溢。今正交土旺发泄。欲病气候。急养阳明胃阴。夏至后。兼进生脉之属。勿步趋于炎 烈日之中。可望其渐次日安。 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

    (二八)见红两年。冬月加嗽。入春声音渐嘶。喉舌干燥。诊脉小坚。浓味不纳。胃口有日减之虞。此甘缓益胃阴主治。
    麦冬 鸡子黄 生扁豆 北沙参 地骨皮 生甘草

    (四四)脉大色苍。冬月嗽血。纳谷减半。迄今干咳无痰。春夏间有吐血。夫冬少藏聚。阳升少制。安闲静养。五志气火自平。可望病愈。形瘦谷减。当养胃土之津以生金。
    甜北参 麦冬 玉竹 木瓜 生扁豆 生甘草

    (二二)脉右大左虚。夏四月。阳气正升。烦劳过动其阳。络中血溢上窍。血去必阴伤生热。宜养胃阴。大忌苦寒清火。
    北沙参 生扁豆 麦冬 生甘草 茯神 川斛

    (二九)脉搏。血涌。饥易纳食。风阳过动而为消烁。若不自保摄。饵药无益。
    生地 天冬 丹参 茯苓 生扁豆 川斛

    (三一) 阳明脉弦空。失血后。咽痹即呛。是纳食虽强。未得水谷精华之游溢。当益胃阴。
    北沙参 生扁豆 麦冬 杏仁 生甘草 糯米汤煎。

    (三一)失血能食。痰嗽。色苍脉数。可与甘凉养胃中之阴。胃和金生。痔血便躁。柔药最宜。
    生扁豆 生地 天冬 麦冬 银花 柿饼灰 侧柏叶

    失血咽干。
    豆皮(三钱) 丹参(一钱) 麦冬(一钱半) 川斛(一钱半) 藕汁(一小杯)

    胃虚。客气上逆为呃噫。痰带血星。咽中微痛。姑拟镇摄法。(胃虚气逆)
    人参 熟地炭 五味 茯神 青铅
    又 照前方去青铅加麦冬川斛远志炭。

    (三五)脉小弦。血去食减。服地黄柔腻。反觉呆滞。且不喜肥甘。议两和肝胃。(肝胃不和)
    苏子 茯苓 金石斛 降香 钩藤 黑山栀

    (三九)新沐热蒸气泄。络血上溢退场门。平昔痰多。又不渴饮。而大便颇艰。此胃气不得下行为顺之旨。兼以劳烦嗔怒。治在肝胃。
    金石斛 紫降香 炒桃仁 橘红 苡仁 茯苓

    脉数左坚。当夏四月。阳气方张。陡然嗔怒。肝阳勃升。络血上涌。虽得血止。而咳逆欲呕。眠卧不得欹左。此肝阳左升太过。木失水涵。阴亏则生热。是皆本体阴阳迭偏。非客邪实火可清可降之比。最宜恬澹无为。安静幽闲。经年不反。可望转偏就和。但图药治。胃减损怯矣。
    经云胃咳之状。咳逆而呕。木犯胃土贯膈。即至冲咽入肺。肺衰木反刑金。从内经甘缓以制其急。
    米炒麦冬 糯稻根须 女贞子 茯神 生甘草 南枣肉
    又 乙癸同治。益胃养阴。
    人参(秋石汤洗烘干为末)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以人参末收实。

    血去胃伤。当从中治。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分享到:

本页关键字:临证指南医案  吐血  寒邪  风温  气逆嗽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临证指南医案》卷二 咳嗽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精彩图文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中医问答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