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卷二 吐血
治心营者。以轻清滋养。如生地玄参丹参连翘竹叶骨皮等类。以此两法为宗。随其时令而加减。若风淫津涸。加以甘寒。如芦根蔗汁薄荷羚羊之品。若温淫火壮。参入苦寒。如山栀黄芩杏仁石膏之品。若暑逼气分。佐滑石鲜荷之开解。在营与银花犀角之清芳。秋令选纯甘以清燥。冬时益清补以助藏。凡此为外因之大略。所云阴邪为患者。难以并言也。
旧有麻黄人参芍药汤。先生有桂枝加减法。至于内因伤损。其法更繁。若嗔怒而动及肝阳。血随气逆者。用缪氏气为血帅法。如苏子郁金桑叶丹皮降香川贝之类也。若郁勃日久而伤及肝阴。木火内燃阳络者。用柔肝育阴法。如阿胶鸡黄生地麦冬白芍甘草之类也。若劳烦不息。而偏损心脾。气不摄血者。用甘温培固法。如保元汤归脾汤之类也。若纵欲而竭其肾真。或阳亢阴胜。或阴伤阳越者。有从阴从阳法。如青铅六味。肉桂七味。并加童便之类也。若精竭海空。气泛血涌者。先生用急固真元。大补精血法。如人参枸杞五味熟地河车紫石英之类也。凡此为内因之大略。至于不内不外因。亦非一种。如案中所谓烟辛泄肺。酒热戕胃之类。皆能助火动血。有治上治中之法。如苇茎汤。甘露饮。茅根藕汁等剂。在人认定而用之可也。坠堕之伤。由血瘀而泛。大抵先宜导下。后宜通补。若努力为患。属劳伤之根。阳动则络松血溢。法与虚损有间。滋阴补气。最忌凝涩。如当归建中汤。旋复花汤。虎潜丸。金刚四斤丸。取其有循经入络之能也。凡此为不内外因之大略。但血之主司者。如心肝脾三脏。血之所生化者。莫如阳明胃腑。可见胃为血症之要道。若胃有不和。当先治胃也。仁斋直指云。一切血症。经久不愈。每每以胃药收功。想大黄黄连泻心汤。犀角地黄汤。理中汤。异功散。虽补泻寒温不同。确不离此旨。所以先生发明治胃方法独多。有薄味调养胃阴者。如金匮麦冬汤。及沙参扁豆茯神石斛之类。有甘温创建中阳者。如人参建中汤。及四君子加减之类。有滋阴而不碍胃。甘守津还者。如复脉汤加减之类。其余如补土生金法。镇肝益胃法。补脾疏胃法。宁神理胃法。肾胃相关法。无分症之前后。一遇胃不加餐。不饥难运诸候。每从此义见长。源源生化不息。何患乎病之不易医也。(邵新甫)
徐评 此老治血症。其议论大端不信于古。而用药全然不知。此等医案。贻误后人。不可纪极。无容不辩。其大犯在用麦冬五味玉竹沙参。夫麦冬乃补肺之重剂。肺气虚极。气不能续。则用之以补肺气。然仲景往往与半夏同用。如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是也。盖防其窒腻耳。若吐血咳嗽。乃肺家痰火盘踞之病。岂宜峻补。从此无愈日矣。至五味之酸。一味收敛。仲景用之以治上气咳逆肺脉不合之症。然必与干姜同用。以辛散寒邪。从无独用者。今吐血之嗽。火邪入肺。痰凝血涌。惟恐其不散不降。乃反欲其痰火收住肺中。不放一毫出路。是何法也。其沙参玉竹之补肺。大略相近。呜呼。此又不明后世永无吐血不死之人矣。举世尽然。今为尤甚。伤哉。 古时虚劳与吐血。确是二病。虚劳是虚寒症。以温补为主。吐血之症不一。大概属阴虚火旺者为多。此老颇得言之凿凿。但有时仍以建中汤为治。则又误以仲景虚劳治法。混入吐血门中。终是胸无定见也。五十年吐血者极少。诸前辈无不以服补肺药为戒。所以死者绝少。目今吐血者十人而五。不服药者无不生。服麦冬五味者无不死。此虽时令使然。而药误亦不少也。可不畏哉。 医案亦多重复可删。大半十同八九。令阅者厌烦。编书无识可笑。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临证指南医案 吐血 寒邪 风温 气逆嗽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临证指南医案》卷二 咳嗽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