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临证指南医案》卷二 吐血

《临证指南医案》卷二 吐血

顾(四十)寸口脉。搏指而劲。痰血能食。初因风温咳嗽。震动络血。以清心营肺卫之热。
血症。毕姻后。血复来下午火升呛咳。阴中阳浮保扶胃口以填阴。
    阿胶 淡菜 生扁豆 麦冬 炙草 茯神

    (二八)思虑太过。心阳扰动。吸伤肾阴。时时茎举。此失血皆矫阳独升。夜不得寐。归家谈笑怡情可安。
    人中白 龟腹甲 知母 黄柏
    钱 交夏阳气大升。阴根失涵。火升血溢。必在晡刻。冲年大忌。身心少持。必使阳和阴守为要。
    生地 阿胶 淡菜 牛膝炭 茯神 川斛

    口气腥臊。血色混浊。下元无根。恐难接续还元。事已至急。与王先生 同议摄阴阳法。
    人参 川熟附 熟地 五味 炙草 青铅

    脉动极无序。血涌如泉。汗出畏冷。少焉热躁。此无根之阳上冒。血凝成块。非凉药可止。
    熟地炭 生龙骨 茯神 五味 浔桂 生白芍 盐水炒牛膝
    又 人参 生龙骨 熟地炭 茯神 炒杞子 五味

    (二五)阳动失血。皆系阴亏。如心悸咽干咳嗽。都是阳浮上亢。必久进填实脏阴。斯浮越自和。面亮油光。皆下虚少纳。都气加龟版人乳粉。蜜丸。

    阴根愈薄。阳越失交。初夏发泄。血涌吸短。心腹皆热。岂止涩之药可疗。益气摄阴。乃据理治法。
    人参 熟地 五味子

    上年胁痹。已属络伤。今夏四月。阳气升发。络中血沸上溢。阴分热蒸。下午乃甚。喉痒而呛。
    心中嘈杂。肝风内震显然。(阴虚肝风动)
    鲜生地 阿胶 丹参 盐水炒牛膝 女贞子 川斛 童便

    咳嗽继以失血。经言三焦皆伤。喉痛失音。乃阴液无以上承。厥阳燔燎不已。病深难于奏功。凭理而论。镇胃制肝。乃和阳熄风之义。
    淮小麦 南枣 阿胶 茯苓 北沙参 天冬

    脉数。血后咳甚。痰腥。肢肿。阳升内风鼓动。最属难治。
    生地 阿胶 天冬 麦冬 生白芍 茯神

    味进辛辣。助热之用。致肺伤嗽甚。其血震动不息。阳少潜伏。而夜分为甚。清气热而不妨胃口。甘寒是投。与内经辛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恰符。
    生甘草 玉竹 麦冬 川贝 沙参 桑叶
    又 肝阳易逆。内风欲沸。不得着左卧。恶辛气。喜甘润。治肝体用。润剂和阳。
    生地 阿胶 天冬 茯神 牡蛎 小麦

    (十九)血去络伤。阳气上蒸。胸胁微痛。非有形滞浊。脉得左关前动跃如浮。头中微晕。阳气化风何疑。
    鲜生地 玄参心 麦冬 地骨皮 知母 川斛
    又 左脉形略敛仍坚。微晕。喉燥脘痛。热蒸。阳明津衰。厥阴阳风自动。而胃气欲逆。大便    不爽。是其明征。熄风和阳。必用柔缓。少佐宣畅脘气。亦暂进之法。
    鲜生地 麦冬 火麻仁 桑叶 郁金 生香附
    又 复脉去参姜桂加白芍。

    血后气冲。形寒。法当温纳。(血后冲气上逆)
    茯苓(三钱) 粗桂枝(八分) 炙草(五分) 五味(七分)

    早晨未进饮食。咳逆自下焦上冲。有欲呕之象。虚里左胁。呼吸牵引震动。背部四肢寒冷。入暮心腹热灼。而舌上干辣。夫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阳属腑气。主乎外卫。阴属脏真。主乎内营。由络血大去。新血未充。谷味精华。不得四布。知味容纳。而健运未能自然。胁右少舒。全系胃络。下焦阴精损伤。中焦胃阳不振。夏至初。阴不主来复。交节络血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分享到:

本页关键字:临证指南医案  吐血  寒邪  风温  气逆嗽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临证指南医案》卷二 咳嗽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精彩图文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中医问答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