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临证指南医案》卷二 吐血

《临证指南医案》卷二 吐血

顾(四十)寸口脉。搏指而劲。痰血能食。初因风温咳嗽。震动络血。以清心营肺卫之热。
无一效。从仲景元气受损。当进甘药。冀胃土日旺。柔金自宁。

    生白芍 五味 炙草 南枣 饴糖
   
    劳伤嗽血。
    生黄 皮(三钱) 茯苓(三钱) 炙黑甘草(五分) 黄精(三钱) 南枣(三钱)

    (四一)形神积劳。气泄失血。食减喘促。由气分阳分之伤。非酒色成劳之比。黄 建中汤去姜桂。

    脉细形瘦。血后久咳不已。复加喘促。缘内损不肯充复。所投药饵。肺药理嗽居多。当此天令收肃。根蒂力怯。无以摄纳。阴乏恋阳。多升少降。静坐勉可支撑。身动勃勃气泛。所纳食物。
    仅得其悍气。未能充养精神矣。是本身精气暗损为病。非草木攻涤可却。山林寂静。兼用元功。经年按法。使阴阳渐交。而生生自振。徒求诸医药。恐未必有当。建中汤去姜加茯苓。

    (三六)此内损症。久嗽不已。大便不实。夏三月。大气主泄。血吐后。肌肉麻木。骨痿酸疼。阳明脉络不用。治当益气。大忌肺药清润寒凉。
    黄 炙草 苡仁 白芨 南枣 米糖

    (三一)饮酒少谷。中气先虚。酒力温散助热。络血随热气以上沸。血止之后。顿然食减脘痞。显是中气已困败。静坐稍舒。烦言咳急。当以调中为急。若见血见咳。即投寒凉。清阳愈伤。日就败坏矣。虽酒客忌甘。然救其苦寒药伤。勿拘此例。戊己去术加南枣。

    (二八)脉 。形劳失血。小建中加玉竹。

    (二八)劳心。神耗营损。上下见血。经年日衰。今勉纳谷不饥。中焦因不至运。滋阴清肺。更令伤中。
    无却病好药。欲冀其安。须山居静养。寒暑无害。方得坚固。异功散。

    (二七)形瘦脉左数。是阴分精夺。自述谈笑或多。或胃中饥虚。必冲气咳逆。前年已失血盈碗。此下损精血。有形难复。以略精饮食。气返不趋。急以甘药益胃。中流砥柱。病至中不可缓矣。
    人参 茯神 炙草 山药

    (四八)劳倦伤阳。形寒。失血咳逆。中年不比少壮火亢之嗽血。黄 建中汤。

    (二九)奔走五日。即是劳力动伤阳气。血从右起。夜有冷汗。乃阳络空隙而泄越矣。凡治吐血之初。多投凉血降气。以冀其止。孰知阳愈渗泄。益增病剧屡矣。
    黄精 黄 炙草 苡仁 茯神

    肝风鸱张。胃气必虚。酒客不喜柔腻。肌柔色嫩。质体气弱。清明春木大旺。理必犯土。急宜培养中宫。中有砥柱。风阳不得上越。而血可止矣。
    人参 炒黄 炒山药 茯苓 炒白芍 炙草

    (二二)秋暑失血。初春再发。诊脉右大。颇能纳食。金匮云。男子脉大为劳。极虚者亦为劳。要之大者之劳。是烦劳伤气。脉虚之劳。为情欲致损。大旨要病根驱尽。安静一年可愈。
    生黄 北沙参 苡仁 炙草 白芨 南枣

    劳力烦心失血。早食则运。暮食饱胀。疏补调中方。
    人参 茯苓 炙草 生谷芽 广皮 白芍

    (四五)脉弦劲。按之空豁。久嗽先有泻血。大便不实。近又嗽血。是积劳久损。阴阳两亏。今食不欲餐。先宜甘温益气。但贫窘患此。参苓未能常继。斯为难调。
    人参 黄 茯苓 炙草 苡仁 白芨

    (四四)频频伤风。卫阳已疏。而劳怒亦令阳伤。此失血症。当独理阳明。胃壮则肝犯自少。脉右空大可证。若三阴之热蒸。脉必参于左部。(胃阳虚卫疏)
    人参(一钱) 黄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分享到:

本页关键字:临证指南医案  吐血  寒邪  风温  气逆嗽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临证指南医案》卷二 咳嗽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精彩图文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中医问答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