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桂枝:仲景第一药成就千百方

桂枝:仲景第一药成就千百方

汉代的张仲景时期,桂枝才是使用得最为重要的一味药。以桂枝命名的桂枝汤,被称为众方之祖,通过桂枝汤的加减变化,化生出很多方剂,运用在外感、内伤诸多疾病之中。

中医药发展历史上,有很多药是具有非比寻常的作用的,这种作用不仅仅是在遣方用药时的灵活机变,还在于一种药具有千变万化又不离其宗的本质属性。一直以来,对党参黄芪甘草等药用得非常多,其实在汉代的张仲景时期,桂枝才是使用得最为重要的一味药。以桂枝命名的桂枝汤,被称为众方之祖,通过桂枝汤的加减变化,化生出很多方剂,运用在外感、内伤诸多疾病之中,通过对历代本草的梳理,来认识一下仲景是如何使用桂枝的。

桂枝扶阳,要在温通经脉

在《伤寒例》中有一句话,“况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死生之要,在乎须臾,视身之尽,不暇计日”,可见桂枝在古人看来是不可以运用与阳盛之病的,在后世被称为火神派的郑钦安眼中,桂枝、附子生姜等是扶阳的要药,桂枝具有扶阳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名医别录》记载“主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我们对比会发现,本草经对桂枝的解释就是朴素的疗效描述,而在《名医别录》则开始有功效的解析,其中《名医别录》认为桂枝的功是“温通经脉”,在温通经脉的基础下,可以治疗心痛、胁风、协痛,止烦,出汗。张仲景所用桂枝很多都与《名医别录》描述相一致,比如治疗心痛的桂枝瓜蒌枳壳汤,治疗协痛的有苓桂术甘汤,治疗出汗的有桂枝汤,止烦的有五苓散等,其实这些疗效的基础都是桂枝可以温通经脉。

引火归元,要在平冲降逆

医界对桂枝或者肉桂一直有一个说法,就是引火归元,在出现上焦上火的情况下,不是用寒凉的药苦泄,而是稍加用温热的桂枝或者附子温通,就可以达到引火归元的效果。古人云: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当人体之气本应该均匀分布却不能均匀分布,全身之火上聚于头面,则面目红,牙龈出血诸症蜂起,此时便需以下镇之药降逆气,气降则在上之气不至于太过,不至于生火,桂枝加桂汤证有:气自少腹上冲心,苓桂五味甘草汤证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证,苓桂术甘汤证有:气上冲胸,桂枝汤证有“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其气不上冲者,不可与桂枝汤”,所以《药征》总结桂枝为“主治冲逆也”,很多容易上火的患者在服用含有桂枝的方剂之后都能达到引火归元的效果。

活血化瘀,全在交通阴阳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桂枝经常用于活血化瘀,如《伤寒论》中的活血化瘀代表方剂,桃核承气汤就有桂枝,治疗妇科出血证的桂枝茯苓丸以桂枝为君药,其中桂枝如何可以活血化瘀,要在“诸药先聘通使”,虽然《神农本草经》把桂枝和肉桂的功效区别开来,但是桂枝和肉桂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神农本草经》记载肉桂“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尝如童子”,在桂枝身上也有一定的体现,但是肉桂得性厚,效用淳,自然不是桂枝可以比拟的。桂枝之所以能够“久服通神,轻身不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桂枝可以交通阴阳。

明代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中说桂枝“光泽色相,不假雕琢,牡色紫赤,有花无子,得阳之始;色青黄,有花有子,得阴之始。牡为牡,为牝也。盖圭之妙用,宣扬宣摄,靡不合和。牡主气结喉痹,神明不通,关节不利,此病之欲宣扬者也。牡则先宣摄中气,而后为宣扬者也。亦主上气咳逆,不能吸入,反吐其吸,此病之欲宣摄者也。牡则先宣扬中气,而后为宣摄者也。”

以桂枝命名而言,桂从木从圭,圭是古代诸侯与王之间的信物,以此作为“聘”之礼,所以《本草经》云“为诸药先聘通使”,桂枝的作用就是可以打通不同畛域之间的隔阂,建立一种互相可以信任的机制。

所以在桂枝温通经脉、平冲降逆、交通阴阳的功效作用下,有瘀血则可化瘀,小便不利亦可利小便;阴阳不通则能交通阴阳,阳加于阴谓之汗,故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平冲降逆,则凡是上焦有火,上焦气有余,仲景所谓“阳浮而阴弱”的情况都可以用桂枝引火归元,日本人甚至提出桂枝可以补肾,亦无不可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桂枝  张仲景  桂枝汤  众方之祖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益胃汤治疗地图舌验案        下一篇:逍遥散加减治心悸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