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盗汗,勿忘湿热
盗汗,《医碥》谓:“寤时无汗,寐时汗即出,如盗乘人睡熟而出也”,故亦有寝汗之名。若盗汗严重者,醒后床褥浸湿若人形,又唤“脱影”。究其所因,从阴阳分析,陈修园谓盗汗,伤寒门中属少阳证,杂病中有阴虚,有阳虚。亦有阴阳两虚者,不可尽谓阴虚。从虚实分析,有虚有实,更有虚实夹杂。
盗汗的论治,《金匮要略》虚劳篇有“男子平人,脉虚弱微细者,善盗汗”之论,此属气血虚衰,表气不固,张石顽补出当归补血汤加炒枣仁方(陈来章谓:心血虚,则睡而汗出。陈氏为清代初期安徽歙县名医);再如《张氏医通》盗汗列出“酒客湿热外蒸”一条,以三妙散加减为治;阴虚者,宜柏子仁丸(《医宗必读》方);阴虚有火者,宜当归六黄汤;阴阳两虚者,宜当归六黄汤加附子,或归脾汤加麦冬、五味子等。
通过观察,认识到湿热在盗汗证治中的重要性,但其往往多兼有气虚、血弱、血瘀、阴虚等,故论治不可只重一面。以“治盗汗,勿忘湿热”为题,只是为了突出湿热在盗汗论治中的重要性,同学者当明之。
选录验案两则,以阐明祛湿热在盗汗治疗中的应用。
案一:盗汗(气血不和,阴虚湿热)。
苏某,男,50岁,2016年3月9日初诊。诉:盗汗半月,伴随症:畏热,大便日行3次,夜尿频,3~4次每夜,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弦。
处方:黄芪30g,生地15g,当归12g,黄芩10g,黄连6g,黄柏10g,桑叶15g,旱莲草30g,仙鹤草30g,浮小麦30g,生龙牡各30g,山药30g,枣皮12g,白术12g,茯苓15g,炙甘草6g。7服。
3月16日复诊:诉盗汗及夜尿频均有改善,但夜眠较差,舌脉同上,守上方加珍珠母30g,7服。
3月23日三诊:诉仍时有少量汗出,夜尿2次每夜,守上方去珍珠母,加熟地15g,桑螵蛸15g,7服。
3月30日四诊:诉夜尿已不频,但仍有少量汗出,舌脉同上,守上方去桑螵蛸,加五味子10g,白芍15g。
按:本案以盗汗和夜尿频为主,脉证相合,当为气血不和、阴虚湿热之证。方选当归六黄汤为主,费伯雄谓:“此气血平补,而兼泻火之剂”,黄芪、当归理气血,三黄清热燥湿,二地凉血滋阴,加山药、枣皮滋其阴,龙、牡滋阴敛火,苓、术健其脾,桑叶、旱莲、仙鹤、浮小麦敛其汗。
案二:盗汗(气虚血瘀,湿热阻滞)。
罗某,男,61岁,2016年4月15日初诊,诉盗汗半年,伴随证:右肩关节疼痛,手指发麻,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
处方:黄芪30g,桂枝10g,赤白芍各10g,地龙15g,当归12g,生地15g,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怀牛膝15g,黄柏10g,薏苡仁30g,苍术12g,浮小麦30g,旱莲草30g,仙鹤草30g,葛根15g,丹参15g,鸡血藤30g,炙甘草6g。7服,水煎,日3次温服。
5月20日复诊:诉服药后上证明显改善,但因停药,近日复作,舌脉同上,守上方加水蛭6g,7服。
5月27日复诊,上证均有明显改善,舌脉同上,守上方加桑叶15g。7服。
按:本案以盗汗和肩痛为主,参验舌脉,推敲病机,当为气虚血瘀兼湿热阻滞。故仿血府逐瘀汤义,易四逆散为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络化瘀,加葛根、丹参、鸡血藤均是此义。湿热阻滞,气津不调,汗液外泄,故以四妙丸化汤加旱莲草、仙鹤草、浮小麦为治,此三药既不妨湿热清化,又具敛汗之性。
以上两案,均于清热化湿中调和气血,可见盗汗之证,虽有湿热为患,但其证多有相兼,故论治亦需全面,不可执一法一方以为万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盗汗 湿热 气虚 血弱 血瘀 阴虚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