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症状大全 --> 全身症状 --> 骨痛

骨痛

骨痛是指骨骼因某种原因引起疼痛的一种症状,可以是全身骨骼疼痛,也可发生于某一局部。

【概念】

骨痛,是指骨骼因某种原因引起疼痛的一种症状,可以是全身骨骼疼痛,也可发生于某一局部。

本症出自《素问·脉要精微论》:“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司天,湿淫所胜……胕肿骨痛阴痹”。《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说明了骨痛的原因多为外感寒湿之邪。后世认为骨痛内伤虚损亦较多见。

又有学者认为骨痛指肢体疼痛剧烈,如到达骨髓一样,即疼痛彻骨,痛彻骨髓之意。本节讨论之骨痛为骨骼疼痛之症状。

【鉴别】

常见证候

寒湿阻络骨痛:骨及关节疼痛,患处发凉沉重或肿胀,畏寒肢冷,苔白滑,脉弦紧。

湿热阻痹骨痛:骨及关节疼痛,局部肿胀沉重灼热,身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肾精不足骨痛:周身骨痛,甚则骨骼变形,伴有腰膝痠软,筋脉拘急,步履蹒跚,反应迟钝,成人发落齿摇、阳痿遗精、耳呜耳聋、健忘等症状,小儿身材矮小,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五迟五软,易惊盗汗或抽搐。舌质瘦小光红,脉细弱。

脾肾气虚骨痛:四肢及腰背部骨及关节疼痛,四肢无力,肌肉衰羹,昼轻夜重,骨骼变形,活动不利.面色咣白,口淡、自汗,面浮肢肿,少气懒言,夜尿增多,肠鸣腹痛,便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胖嫩苔白或水滑,脉弦迟无力或迟细。

气滞血瘀骨痛:骨骼疼痛,疼痛固定剧烈,骨节僵硬变形,关节附近呈暗黑色,不能屈伸.肢体麻木,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细涩。

鉴别分析

寒湿阻络骨痛与湿热阻痹骨痛:二者皆为外感所致,均杂以湿邪为患,故均可见患处沉重,肿胀。但前者为外感风寒湿邪,入于骨骼,经络痹阻所致,故见患处发凉,伴周身畏寒肢冷,苔白滑、脉弦紧等寒湿痹阻见症。治宜温经散寒止痛,方可选乌头汤加减;后者为感受热邪毒气,或湿邪化热,导致湿热痹阻经脉筋骨,发生骨及关节疼痛,热邪熏灼筋脉肌肤,故患处灼热,身热,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象,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可选二妙散加味。

肾精不足骨痛与脾肾气虚骨痛:两者均为病久内伤所致;均伴有精气不足之象。但前者主要是先天不足,或后天伤及肾精,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髓海亏虚.不能濡养筋骨,故见周身骨痛,甚则骨恪变形、筋脉拘急、抽搐;腰为肾之府,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腰膝痠软,耳鸣耳聋;肾精不足,生骨迟缓则小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五迟五软;反应迟钝,健忘、盗汗,发落齿摇,舌体瘦小,脉细弱均为肾精不足之象。治宜滋养肾精,壮骨止痛,方选左归丸合虎潜丸加减。后者主要后天不足,脾气亏虚不能养肾,致脾肾气虚,精髓内亏,骨骼失养,故见骨痛骨骼变形,脾气亏虚,不能蒸化腐熟水谷故见肠鸣腹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少气懒言,面浮肢肿,面色咣白.舌质淡胖而嫩,脉迟细无力均为气虚之象。治宜补益睥肾,方选四君子汤合肾气丸等加减。

气滞血瘀骨痛:多为痹证日久,经络气血为外邪壅滞,运行不利而变生瘀血痰浊,停留于骨骼关节,瘤结较深,难以逐除。气血凝滞,痹阻不通,故骨痛,骨骼僵硬变形;瘀血内停,故疼痛固定剧烈;气血凝滞不能周流故见肢体麻木;关节附近呈黯黑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均为瘀血内阻之象,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方选身痛逐瘀汤、大、小活络丹加行气之品。本证与上四证不同点在疼痛剧烈,骨骼变形较重,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等瘀血内停之象,各种骨痛日久不愈均可见到。

【文献别录】

《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人身之痛,或由风淫湿滞,或由血刺痰攻,浅不过肌肉皮毛,深亦止经络脏腑,若入里彻骨,作痠作疼,虽因寒因热有不同,要其损伤劳极,为至甚而无加矣。宜虎骨散、二妙散。他如久立伤骨,骨伤之病,或亦有痛,或渐至成瘘者,当受伤之初,不可不急救也,宜补骨脂、牛骨髓、鹿茸骨碎补。”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骨痛  寒湿阻络  湿热阻痹  肾精不足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身振摇        下一篇:呵欠

>> 返回全身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