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难治病验案四则
难治病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疾病类别概念,诊断易于明确,治疗尚有困难,相当于中医学的疑难病。多数难治病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是临证中突破疗效的热点和难题。经方原指古代经验方的简称,是古人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反复验证,行之有效的方剂,后世主要指《伤寒论》《金匮要略》里记载的古代药物配方。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炼,方证明确,疗效确切,是中医学的精华。临证中应用经方治疗难治病常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4则,以飨同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患者伍某,男,51岁。因“确诊糖尿病12年,双下肢麻木2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口服西药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周围神经等,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刻诊:倦怠乏力,腰痛,左侧偏头痛,双下肢皮肤麻木、冰冷,时有蚁行感,舌质红苔白,脉弦涩。四诊合参,结合舌脉,中医治则为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清热除湿,方用四逆散和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方药如下:柴胡10g,郁金20g,百合10g,枳实10g,炒白芍30g,怀牛膝15g,黄芪30g,菟丝子20g,桂枝15g,黑附子片10g(先煎),知母10g,忍冬藤15g,鸡血藤20g。7剂。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二诊时患者症状好转,下肢无冰冷感,治疗有效,综前治法,去百合、鸡血藤,加赤芍15g,小通草6g,炙甘草10g,连续服用14剂,症状完全缓解,血糖控制稳定。
本案属于中医消渴合并痹症。四逆散调理肝脾、透邪解郁,主治阳郁厥逆证,如手足不温,腹痛下利等症状;桂枝芍药知母汤主治寒热错杂、风湿痹症,如关节不利、四肢发凉等症状,均符合经方方证特点。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两药相配,补养肝血,条达肝气,防止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肝主筋、肾主骨,桂枝、附子温通阳气,芍药、知母保护阴液,寒药与热药、阴药与阳药并用,改善长期反复迁延不愈、情绪较差的肝肾功能。选择藤类药物善走经络,忍冬藤清热通络,鸡血藤和血通络,达到加强通络关节,改善四肢不利作用。《景岳全书》认为:“盖痹者闭也。”选用桂枝为本案重视温通辛散,加强药效之意。全方合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清热除湿之效,其病乃除。
病毒感染发热
患者董某,女,44岁。因“间断发热10日”就诊。患者10日前午后,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时测体温:37.5℃,伴有双侧前臂、小腿关节疼痛,服用止痛片、退烧药及消炎药后,体温渐降,关节疼痛减轻。以后患者每日午后均有体温升高,期间最高体温达40℃,均自行服用止痛片或退热剂处理,症状反复。刻诊:发热,稍有恶寒,无咳嗽、咯痰,目干、头晕,颈部疼痛,双侧肘关节、膝关节疼痛,舌质红,苔稍黄厚,脉弦。四诊合参,结合舌脉,以疏解少阳,清热解毒为法,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方药如下:柴胡24g,黄芩15g,连翘30g,麦冬10g,甘草10g,佩兰15g。4剂。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服药2剂后体温正常,4剂后患者无发热,关节疼痛减轻。嘱方药不变,继服3剂,畅情志,多饮水,病情痊愈。
本案属于中医发热范畴,以小柴胡汤加大剂量连翘,具有辛凉退热之功,对呼吸道感染、热势不退者有一定疗效。小柴胡汤疏解少阳,柴胡加量有明确退热作用。《伤寒论》中用柴胡八两,一两对3g计算,临证需要至少24g。考虑患者发热,故去原方人参、半夏、生姜和大枣。连翘通利三焦,擅长清解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有效;对发热而呕吐、食欲较差也有效。发热出汗太过,易伤中阳脾胃,配合甘草调和药性,调理脾胃。佩兰芳香醒脾,开阖中焦枢纽,气血得力,营卫调和,自然发热缓解。全方合用,共奏疏解少阳,清热解毒作用,方证明确,疗效显著。
痛风合并高血压肾损害
患者师某,女,61岁。因“血压升高8年,双足肿痛1年”就诊。间断服用止痛药并外敷,对症治疗改善不明显。刻诊:足面肿胀、疼痛,时有脚趾关节屈伸不利,倦怠乏力,头晕,夜眠差,时有心悸,纳食可,大便干,舌质红,苔白,脉弦数。四诊合参,结合舌脉,给予补益肝肾、养血柔肝、通络止痛药:芍药甘草汤加减。方药如下:白芍30g,赤芍15g,炙甘草10g,茯苓10g,泽泻20g,车前草15g,桂枝10g,鸡血藤30g,怀牛膝20g,生杜仲30g,郁金15g,桑寄生15g,延胡索10g。6剂,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二诊时双足关节肿痛明显改善,无头晕及乏困,原方去延胡索,加白术20g,桂枝加为15g,继服14服,症状缓解,血压稳定。嘱再治疗1个月。
本案属于中医痹症范畴。芍药甘草汤在《伤寒论》主治“脚挛急”,仲景多用芍药治疗“腹中急痛”“心下痛”等各种痉挛性疼痛,后世归纳为缓急止痛或柔肝止痛。该患者出现下肢关节屈伸不利,夜间酸痛类似于血痹的“身体不仁”表现,符合芍药甘草汤方证。久病迁延不愈,夜间明显,疼痛固定,故白芍、赤芍联合应用,《神农本草经》指出:“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止痛,利小便,益气。”故血痹得除,血络得通,则挛急疼痛自除。“瘀不行则水不利”,配以泽泻、鸡血藤、车前草活血利水而通络止痛;杜仲、牛膝壮腰健肾,补益肝肾,固护本脏,改善血压;延胡索加强行气活血止痛作用;患者心悸、夜休差,配以桂枝,也是仲景桂枝甘草汤本意。全方合用,共奏补益肝肾,柔肝养血,通络止痛之效。
骨性关节病
患者杨某,男,64岁。因“反复双膝肿痛7年,活动受限加重1周”就诊。患者确诊为骨性关节病,内服外治疗效不显,并拒绝做膝关节置换术。刻诊:面色晦暗,双膝关节触痛,活动受限,夜间明显,小便不利,夜尿多,舌质黯红,苔白,脉沉涩。检查:B超示前列腺增生。四诊合参,结合舌脉,治则:健脾祛湿、活血利水,桂枝茯苓丸加减:赤芍15g,桂枝15g,桃仁10g,红花10g,怀牛膝15g,泽泻20g,猪苓10g,茯苓15g,车前草20g,浮萍草10g,黄芪30g,鸡血藤20g。7剂。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配合自制外洗药方:红花9g,艾叶15g,五加皮15g,独活12g,防风12g,赤芍15g,秦艽12g,制川乌9g,制草乌9g,白附子9g,白矾9g,黄丹6g,花椒12g,透骨草15g,伸筋草30g,桑枝30g。每日1剂,外用,每日2次。二诊时上症有所缓解,原方去浮萍草,鸡血藤加为30g。继服14服。三诊时双膝关节无疼痛,活动基本正常,嘱继续口服中药,配合康复锻炼,未再复诊。
骨性关节病是各种病因引起膝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多发于老年人,病情迁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桂枝茯苓丸主治瘀积湿阻胞宫证,为漏血不止,癥病瘀积日久,停聚蕴热,瘀血留结胞宫,血不归经,组方立法主在化瘀利湿、缓消癥块。中医学认为是瘀不行则水不利,久病不愈,瘀血内阻是导致关节肿痛的病因及致病因素。长期骨病痹症,关节不利疼痛不适,痛处固定不移是瘀血致痛的特点;老年体衰,肾气亏虚,气化不利,湿瘀互结停于下焦,日久形成前列腺增生结块,进一步耗损正气,出现夜尿多、小便不利,均符合桂枝茯苓汤方证,故用本方合用淡渗利湿之品,加黄芪健脾温中补气,固护正气。方中桂枝温通血脉以消癥,通阳化气以行津;桃仁活血祛瘀,茯苓利水渗湿,加红花加强活血散瘀;用赤芍养血合营,使祛瘀而不伤新血,到达活血止痛之效。本方寒温并用,温通之桂枝配伍赤芍凉血散瘀、养血合营,通络止痛消肿。气血并调,患者年纪较大,小量黄芪补气理气,有助于活血通络。全方合用,共奏健脾祛湿、活血利水、通络止痛功效,加之配合中药外敷,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经方 难治病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痛风 高血压肾损害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桂枝芍参汤治坐骨神经痛 下一篇:刘保和教授临证辨治新思路验案2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