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阴阳双补调糖饮益气养阴,扶正调糖

阴阳双补调糖饮益气养阴,扶正调糖

阴阳双补调糖饮益气养阴,扶正调糖,主治气损及阴、阴损及气、气阴两虚的Ⅱ型糖尿病。

组成:太子参30克,生黄芪30克,干生地30克,山萸肉30克,炒山药30克,苍术10克,炒白术10克,建泽泻10克,紫丹参30克,云茯苓30克,炒枳壳10克,麦门冬10克,升麻片10克。

功效:益气养阴,扶正调糖。

主治:气损及阴、阴损及气、气阴两虚的Ⅱ型糖尿病。临床上以倦怠乏力,精神不振,口干咽干,口渴多饮,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舌质淡红或舌红,苔薄白干或少苔,脉沉细。

用法:上药入锅,加入水约1200毫升,浸泡12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滤汁,如法再煎1次,两汁混匀约700毫升,分早、中、晚三餐前温服。

方解:该方是在名方“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上配以参冬饮加味而成。方中太子参、生黄芪、炒山药甘平以益气健脾,运化水谷以消谷精之雍滞,运化水湿以消湿阻之邪,转输精津回归血脉,循常布散,共为君药;干生地、山萸肉填精滋肾固精,为臣药;苍白术燥湿健脾,脾气健旺,气血生化有源;云茯苓淡渗利湿,助炒山药之健运,与建泽泻共泻肾浊;建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助真阴得复其位;麦门冬以养阴生津;炒枳壳理气和胃以助运化;紫丹参苦寒,能活血清心,并制山萸肉之温涩;升麻片调畅气机,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健脾补肾祛瘀利水,固本充源,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临床加减:瘀血甚者,可加川牛膝30克;气虚甚者,加重太子参至45克、生黄芪至60克;阴虚甚者,可酌加北沙参30克。

验案:任某,女,74岁,患Ⅱ型糖尿病10年,平素饮食不节,懒动好卧,素则口干、口渴、多饮、周身乏力,困倦,双眼视物模糊,腰酸,盗汗,双下肢轻度水肿,按之凹陷,大便正常,日行1次,小便日3~4次,夜尿3~5次。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诊断为气阴两虚证兼瘀证,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予益气养阴调糖饮内服,每日1剂,黄连降糖片6片、糖尿康片5片,均日3次,口服。服药4天,空腹血糖由11.27mmol/L降低至8.4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由23.3mmol/L降至14.41mmol/L,患者乏力、口干、头晕较前改善,舌质淡红,苔少,脉细数。效不更方,调整糖尿康片8片,日3次口服。服药12天后空腹血糖5.0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27mmol/L,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达标,无明显异常不适,患者坚持口服汤药以及中成药25天,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稳定在正常范围,停服汤药,调整为糖尿康片、黄连降糖片各5片,日三次口服。半年后复诊近期空腹血糖在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6~8mmol/L,调整为糖尿康片、黄连降糖片各3片,日3次口服。

按:患者年长病久,七十有四,肝肾亏虚,气阴不足,嗜食肥甘厚味,酿生内热,损伤气阴,热耗津液则口干口渴;气亏脾虚则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布则血糖升高;肾气亏虚则固摄无权,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医贯·消渴论》指出:“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其津液,故渴。”气虚则乏力困倦,清阳不升则头晕。随着病程的渐进,邪伤正气,肺脾肾三脏气虚则迁延不愈。气损及阴,阴损及气,气阴两虚是其枢机阶段,气血不能上呈与目则目失所养,见视物模糊。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四诊合参,审证求因,乃“气阴两虚兼血瘀”。予益气养阴调糖饮加减以益气活血、滋补肝肾,则血糖恢复正常。

气阴两虚是Ⅱ型糖尿病的枢机阶段。在辨证服用中药汤剂的同时,应综合把握以下几点:①诊疗时注意对患者饮食、运动、心里进行宣讲教育。②服用汤药4~6周为1疗程,初期血糖较高,予1日1剂,分早、中、晚三餐前服用,待血糖平稳,调整为1日1剂,分早、晚两餐前服用。③血糖正常、症状消失后可停用中药汤剂,改中成药控制血糖。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阴阳双补  调糖饮  益气养阴  扶正调糖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慢阻肺病感疫邪 宣肺平喘生机来        下一篇:孙桂芝治疗原发性肝癌医案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