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田间管理 生长期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返青工出苗后,苗高6cm时进行,第2次在6月,第3次在7-8月,封垄后不再进行。追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2-3次,第1次以氮肥为主,以后配施磷钾肥。遇干旱天气要灌水,雨季及时排水,以免烂根。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叶斑病,要及清除基部病叶,注意排水,冬季处理残株。菌核病,可实行水旱轮作,疏沟排水,及时拔除病株,并用50%氯硝胺0.5kg加石灰10kg,撒在病株茎基及土面,防止蔓延。或用50%速克灵1000倍液浇灌。根腐病,可实行轮作,选用健壮无病种苗,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浇灌。还有根结线虫害等为害。虫害有粉纹夜蛾,可在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防治。棉铃虫可在蕾期喷50%锌硫磷乳油1500倍防治。
【性状】
性状鉴别 (1)丹参 根茎粗大,顶端有时残卵红紫色或灰褐色茎基。根1至数条,砖红色或红棕色,长圆柱形,直或弯曲,有时有分枝和根须,长10-20cm,直径0.2-1cm,表面具纵皱纹及须根痕;老根栓皮灰褐色或棕褐色,常呈鳞片状脱落,露出红棕构新栓皮,有时皮部裂开,显出白色的木部。质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角质样或纤维性。形成层环明显,木部黄白色,导管放射状排列。气微香,味淡,微苦涩。
(2)甘西鼠尾草 根头部粗短或丛生2至数个直立的细长茎基,根茎直径0.5-1cm,长1-4cm,并有灰褐色残留茎基及鳞叶,被灰白色绒毛。主根明显,红褐色,圆锥形,一般不分枝,偶见下部呈分叉或分枝,直径0.3-5cm,长15-40cm,直或弯曲,根须稀少;较粗的根多由一至数股扭曲成索状,具众多纵沟纹,灰褐色老栓皮常鳞片状或条状脱落,露出红褐色新栓皮,枯朽泡松。质硬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露出多个黄白色点状导管群,维管束群外为枯朽木栓组织;细根质较坚硬,木栓层红棕色,皮部灰白色或棕褐色,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灰褐色。
显微鉴定 根横切面 (1)丹参 木栓层3-7列,木栓细胞长方形,切向延长,壁非木化或微木化;外侧有时可见落皮层。皮层窄,纤维单个散在或2-6个成群,直径7-32μm,壁厚4-13μm,孔沟放射状,层纹细密。韧皮部较窄,由筛管群和薄壁细胞组成,形成层明显成环。木质部宽广,4-12束呈放射状排列,有些相邻的束在内侧合并,导管类圆形或多角形,有的略径向延长,直径15-65μm,单个散在或2-12个成群,径向排列或切向排列;木纤维发达,多成群分布于大导管周围;有的木质部束内1-2群木化薄壁细胞;中心可见四原型初生木质部;木射线宽广,射线细胞多木化增厚。
(2)甘西鼠尾草 木栓细胞3-5列,细胞长方形,外有落皮层。皮层较宽,薄壁细朐较小,类圆形或长方形。韧皮部较窄,细胞少,排列紧密。形成层较明显,呈弯曲环状。木质部6-8束事放射状排列;导管多角形,直径5-90μm,单位个散在或2-7个成群,切向排列或微向排列;木纤维位于木质部内侧,成群分布于导管周围。
粗根中可见多个木栓组织环将中柱分割为数束。
【化学成份】
1.丹参 根主含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成分,还含黄酮类,三萜类,甾醇等其他成分。脂溶性成分中,属醌、酮型结构的有:丹参酮(tanshinone)Ⅰ、ⅡA、ⅡB[1,2]、Ⅴ、Ⅵ[2],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1],异丹参酮(isotanshinone)Ⅰ、Ⅱ[3]、ⅡB[4],异隐丹参酮(isocryptotanshi-none)[3],羟基丹参酮(hydroxytanshinone)ⅡA,丹参酸甲酸(methyl tanshinonate)[1],丹参新醌(dan-shexinkum)A、B、C[1]、D[6],二氢异丹参酮(dihydroi-sotanshinone)Ⅰ[7],新隐丹参酮(neocryptotanshinone)[4],去羟新隐丹参酮(deoxyneocryptotanshinone)[8],代号为Ro-090680的2-异丙基-8-甲基菲-3,4-二酮(2-isopr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丹参 郄蝉草 赤参 木羊乳 逐马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养生
- 过敏性鼻炎病因有不同,儿童家庭护理需慎重
- 三七养生需辩证 真伪三七要认清
- 枸杞保健效果好 三大不宜要记牢
- 补血圣药话阿胶 男女可服忌盲目
- 女性7大时期的保健方法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