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草
【出处】出自《品汇精要》
【拼音名】Fènɡ Yǎn Cǎo
【英文名】Fruit of Tree-of-heaven Ailanthus
【别名】椿荚、樗荚、凤眼子、樗树凸凸、樗树子、臭椿子、春铃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
采收和储藏:8-9月果熟时采收,除去果柄,晒干。
【原形态】臭椿 落叶乔木,高可达20m。树皮平滑有直的浅裂纹,嫩枝赤褐色,被疏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5-90cm;小叶13-25,揉搓后有臭味,卵状披针形,长7-12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斜截形,全缘,仅在基部通常有1-2对粗锯齿,齿顶端背面有1腺体。圆锥花序顶生;花杂性,白色带绿;雄花有雄蕊10;子房为5心皮,柱头5裂。翅果长圆状椭圆形,长3-5cm。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能耐旱、耐碱,常栽培为行道树。
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及全国各地。
【栽培】
1.气候土壤:适应力强、耐高温和严寒,以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生长为好,亦适应于多种土壤环境。
2.种植:种子繁殖:宜春播或秋播。条播,行距0、8-1尺。覆以2-3分土,播后2-3天出苗,当苗高2-3尺时移栽。
【性状】
性状鉴别 根皮呈扁平块片或不规则卷片状,长宽不一,厚2-5(-10)mm,外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粗糙,皮孔明显,纵向延长,微突起,有时外面栓皮剥落,呈淡黄白色;内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细小棱形小点或小孔。质坚脆,折断面强纤维性,易与外皮分离。微有油腥臭气,折断后更甚,味苦。干皮多呈扁平块状,厚3-5mm或更厚;外表面暗灰色至灰黑色,具不规则纵横裂,皮孔大,去栓皮后呈淡棕黄色;折断面颗粒性。以无粗皮、肉厚、内面黄白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皮横切面:木栓细胞切向延长,排列整齐,厚达数十列,其内侧有环列的石细胞群。韧皮部有成来或偶有单个散在的纤维和石细胞群。石细胞直径24-30μm,长可达150μm,壁甚厚,黄色,孔沟明显,有的含有草酸钙方晶。纤维较多,直径20-40μm,壁厚,木化。射线宽2-4列细胞,外部扩大呈喇叭状;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族晶和方晶。
粉末特征:根皮粉末浅黄色。①石细胞黄色,类图形、类方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状,直径24-30μm,长可达150μm,壁甚厚,孔沟明显,胞腔常含草酸钙方晶。②纤维直径20-40μm,壁厚,木化,有的末端呈波状或有锯齿状突起。③草酸钙簇晶直径15-50μm,方晶呈多面形或双锥形,直径11-50μm。④淀粉粒多而细小,直径2-14μm,多为单粒,也有2-3个分粒组成的复粒,脐点裂缝状,飞鸟状或星状,层纹不明显。干皮特征与根皮相似,但石细胞、草酸钙方晶较根皮为多,而草酸钙簇晶较少。
【化学成份】树皮含臭椿苦酮(ailanthone),臭椿苦内酯(amarolide),11-乙酰臭椿苦内酯(11-acetyl amarolide),苦木素(quassin),新苦木素(neoquassine)等。根皮中含臭椿苦内酯、11-乙酰臭椿苦内酯、臭椿双内酯(shinjudilactone),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壬二酸(azelaic acid),D-甘露醇(D-mannitol),苦楝素(mersosin),鞣质,赭红(phlobaphene)等。种子含油约35%及2,6-二甲氧基酸(2,6-dimethaxyquinone),臭椿苦酮,臭椿内酯(ailantholide),楂杷壬酮(chaparrinone),苦木素等。叶含异槲皮甙(isoquercetin),维生素C等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凤眼草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的有效杀菌浓度为1:4,对伤寒杆菌作用更强,有效杀菌浓度为1:64,调整pH至7.o-7.6时,杀菌作用增强2-4.7倍,说明其杀菌作用不是由于药物本身的较强酸性所致。
2.灭阴道滴虫作用:凤眼草煎剂体外试验有杀灭阴道滴虫的作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凤眼草 樗树子 臭椿子 春铃子 便血 尿血 崩漏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