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F --> 茯神

茯神

茯神用于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出处】《别录》

【拼音名】Fú Shén

【别名】伏神(《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间天然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茯苓条。

【生境分布】产地同茯苓。

【性状】干燥的菌核形态与茯苓相同,惟中间有一松树根贯穿。商品多已切成方形的薄片,质坚实,具粉质,切断的松根棕黄色,表面有圈状纹理(年轮)。以内厚实,松根小者为佳。

【药理作用】镇静作用。实验动物用茯神10~20克/公斤灌胃后,进入安静欲睡状态,但无睡眠现象;对于苯甲酸钠咖啡因兴奋之小鼠,以茯神煎剂5克/公斤作腹腔注射,能使其镇静,镇静率为90%,镇静指数3.11;若改用20克/公斤灌胃,则镇静率为85.7%,镇静指效1.64。

【炮制】朱茯神:取茯神块,喷淋清水,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茯神外面粘满朱砂为度,然后晾干。(每茯神100斤,用朱砂30两)

【性味】

甘淡,平。

①《别录》:平。

②《药性论》:味甘,无毒。

③《药品化义》:味甘淡,性微温。

【归经】

入心、脾经。

①《药品化义》:入心、脾二经。

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大阴脾经。

③《要药分剂》:入心经,兼入肝经。

【功能主治】

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①《别录》: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

②《药性论》: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不利。

③《本草再新》:治心虚气短,健脾利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附方】

①治心神不定,恍惚不乐:茯神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并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参汤下。(《百一选方》朱雀丸)

②治心虚血少,神不守舍,多惊恍惚,睡卧不宁:人参(去芦头)、茯神(去木)、黄耆(蜜炙)、熟干地黄(洗,焙)、当归(洗,焙)、酸枣仁(去皮,炒)、朱砂(别研,一半入药,一半为衣)。上件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人参汤下。(《杨氏家藏方》茯神丸)

③治虚劳烦躁不得眠:茯神(去木)、人参各一两,酸枣仁(炒,去皮,别研)五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温服,日二夜一。(《圣济总录》茯神汤)

【名家论述】①《纲目》:《神农本草》止言茯苓,《名医别录》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谓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

②《本草经疏》:茯神抱木心而生,以此别于茯苓。《别录》谓茯神平,总之,其气味与性应是茯苓一体,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

③《药品化义》:茯神,其体沉重,重可去怯,其性温补,补可去弱。戴人曰,心本热,虚则寒。如心气虚怯,神不守舍,惊悸怔忡,魂魄恍惚,劳怯健忘,俱宜温养心神,非此不能也。

【摘录】《*辞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茯神  心虚惊悸  健忘  失眠  惊痫  伏神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茯神        下一篇:茯神

>> 返回中药词典F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