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
【出处】《本经》
【拼音名】Tú Sī Zǐ
【别名】菟丝实(《吴普本草》),吐丝子(《本草求原》),无娘藤米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黄藤子、龙须子(《东北药植志》),萝丝子(《江苏植药志》),缠龙子(《中药材手册》),黄湾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7~9月种子成熟时与寄主一同割下,晒干,打下种子,簸去杂质。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菟丝条。
【性状】
①菟丝子
干燥种子呈扁球形或卵圆形,两侧常凹陷,长径约1.5毫米,短径约1毫米。种皮红棕色或棕黄色,微粗糙。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细密的深色小点,一端有淡色圆点,其中央有线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气无,味微苦涩。以颗粒饱满、无尘土及杂质者佳。
主产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等地。
②大菟丝子
性状与上种相似,但较大,长径约3毫米,短径约2~3毫米,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排列成不整齐的短线状斑纹。
主产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同属植物海滨菟丝子及大豆菟丝子的种子在少数地区亦作菟丝子入药。
【化学成份】
菟丝子含树脂甙、糖类。
大菟丝子含糖甙,维生素A类物质,其含量按维生素A计算为0.0378%。
大豆菟丝子含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5,6-环氧-α-胡萝卜素、蒲公英黄质和叶黄素。
【药理作用】菟丝子的酱油(用菟丝子及豆饼酿成)、浸剂、酊剂能增强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力,对心率的影响是前者增加。后二者则使之降低,对麻醉犬使血压下降,脾容积缩小,肠运动抑制,对离体子宫表现兴奋作用。菟丝子醇提水溶液皮下注射于小白鼠半数致死量为2.465克/公斤,按30~40克/公斤灌胃并不出现中毒症状;按0.05克/120克之菟丝子酱油、浸剂、酊剂给大白鼠灌胃,连续70天,并不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亦未见病理改变。
【炮制】
菟丝子:过罗去净杂质,洗净,晒干。菟丝饼:取净菟丝子置锅内加水煮至爆花,显褐灰色稠状粥时,捣烂作饼或加黄酒与面作饼,切块,晒干。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去粗薄壳,用苦酒浸二日,漉出,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至明,微用火煎至干,入臼中,热烧,铁杵三千余成粉。用苦酒并黄精自然汁与菟丝子相对用之。
②《纲目》:凡用菟丝子,以温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曝干捣之,不尽者,再浸曝捣,须臾悉细。又法,酒浸四、五日,蒸曝四、五次,研作饼焙干,再研末,或云,曝干时,入纸条数枚同捣,即刻成粉,且省力也。
【性味】
辛甘,平。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本草正》;味甘辛,气微温。
【归经】
入肝、肾经。
①《本草经疏》:脾、肾、肝三经。
②《本草新编》:入心、肝、肾三经。
【功能主治】
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
(1)补肝肾:本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本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
①《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
②《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
③《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④《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⑤《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
⑥王好占:补肝脏风虚。
⑦《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炒研调敷。
【注意】
①《本草经集注》: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恶藋菌。
②《本草经疏》: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