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儿参
【出处】出自《本草从新》
【拼音名】Zhū ér Shēn
【英文名】rhizome of Largeleaf Japanese Ginseng
【别名】珠参、钮子七、扣子七、竹鞭三七、疙瘩七、珠子参、土三七、盘七、野三七、带节参三七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珠儿参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japonicus C.A.Mey.var.major(Burk.)C.Y.Wu et K.M. Feng[P.pseudoginseng Wall.var. major (Burk.)Li; P.pseudoginseng Wall.var.elegantior(Burk.)Hoo et Tseng]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根茎,除去外皮及须根,干燥,或蒸透后干燥。
【原形态】珠儿参,多年生草本,高约80cm。根茎串珠状,故名珠子参,节间通常细长如绳;有时部分结节密生呈笔鞭状,掌状复叶3-5枚轮生茎顶;叶柄长约9cm;小叶通常5,两侧的较小,小叶柄长5-7cm,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密锯齿,边缘及两面散生刺毛。伞形花序单一,有时其下生1至多个小伞形花序;花小,淡绿色;花萼先端有5尖齿;花瓣5,卵状三角形,先端尖;雄蕊5,花丝短;子房下位,花柱通常2,分离。果为核果状浆果,圆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3500m的山坡竹林下或杂木林中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根茎略呈扁球形、圆锥形或不规则菱角形,偶有呈连珠状的,直径0.5-2.8cm。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有明显的疣状突起及皱纹,偶有圆形凹隐陷的茎痕,有的一侧或两侧残存细有节间。质坚硬,断面不平坦,淡黄白色,粉性。气微,味苦、微甘,嚼之刺喉。蒸者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微甘,嚼之不刺喉。
显微鉴别,根茎节膨大部横切面:木栓层细胞5-10列。皮层稍窄,有分泌道,呈圆形或长圆形,直径32-500μm,分泌细胞5-18。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排列,形成层断续可见,射线宽。韧皮部分泌道较小;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或V字形排列,导管类多角形,直径约至76μm。中央有髓。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20-96μm,并含淀粉粒。
【化学成份】根中含多种皂甙,属齐墩果烷型的有:竹节人参皂甙(chikusetsu saponin)Na,V(即是人参皂甙-Ro),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齐墩果酸-3-O-β-D-(6-O-甲基)-吡喃葡萄糖醛参甙[oleanolic acid-3-O-β-D-(6-O-methyl)-glucuronoside],竹节人参皂甙Iva甲酯(chikusetsu saponin Iva methyl ester),3-O-β-D-吡喃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钮子七水煎剂口服,对大鼠有抗炎作用。对蛋清性、右旋糖酐性或甲醛性关节炎及棉球肉芽肿在10g/kg时有预防作用,对甲醛性关节炎还有治疗作用。大叶三七中的糖含量为13%,但它促进饥饿小鼠肝糖元积累的作用,并非由于含糖的缘故。其抗炎作用似与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兴奋无关,而可能是由于其中含有某种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的物质所引起。
【鉴别】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1g,加水10ml,浸泡过夜,热浸10min,立即 滤过。取带塞试管两支,各加滤液1ml,分别加5%氢氧化钠溶液和5%盐酸溶液各2ml,用力振摇1min,加酸管发生的泡沫比加碱管高出约1倍。
(2)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g,加水5-10滴,搅匀,再加水饱和正丁醇溶液10ml,密塞,振摇约10min,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硫酸与30%乙醇的混合溶液(1-20)10ml,加热回流2h,用氯信20ml提取,分取氯信层,用水10ml洗涤(必要时离心,使分层),弃去洗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与人参二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毫繁荣昌盛含齐墩果酸1.5mg才人参二醇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珠儿参 咳血 吐血 衄血 便血 尿血 珠参 钮子七 扣子七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