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基础 --> 泻利药之茯苓

泻利药之茯苓

茯苓淡渗利湿,能利尿消水,属泻利药。凡五脏六腑身体各部出现水湿停留的证候,皆可用茯苓治疗。茯苓味甘益脾,能助脾运化水湿而达到健脾的作用。

茯苓淡渗利湿,能利尿消水,属泻利药。凡五脏六腑身体各部出现水湿停留的证候,皆可用茯苓治疗。例如配党参白术半夏陈皮猪苓泽泻、桑皮、冬瓜皮等,可治脾虚湿停而全身浮肿,配党参、白术、杌实、橘皮、生姜(外台茯苓饮),可治胃和胸部有停痰宿水而致满闷不食,配瓜蒌、川椒曰、桑皮、苏子桂枝、猪苓、泽泻、白蒺藜等,可治胸胁部停水(悬饮)。

茯苓味甘益脾,能助脾运化水湿而达到健脾的作用。例如配党参、白术、猪苓、泽泻、藿香车前子、炒芡实,伏龙旰等,可治脾虚湿盛引起的水泻。配党参、白术、甘草,可治脾虚6等证。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加炒白芍,木吞、吴萸、肉豆蔻等,治疗肠功能紊乱(出观脾虚、巾焦水湿不化而致消化不良、大便不整者),能取得一些疗效。茯苓有宁心安神作用可治失眠健忘。主用于心脾两虚、心神不宁、失眠健忘之证。常配合当归、白术、柏子仁远志、枣仁、朱砂(二、三分冲服)等同用。

猪苓利水之力大于茯苓,但无补益之性,多用于祛邪,不用于补正。茯苓淡渗利湿,益脾宁心,兼有补益之性。祛邪、扶正均可使用,多用于补益剂中。

茯苓一般指白茯苷而言。其色淡红者,称赤茯苓,偏于清热利湿,抱松极而生者,称茯神,偏于宁心安神:茯神中之松根称茯神木,偏于舒筋止挛,茯苓外面的皮质部分称茯苓皮,偏于利水消肿。茯神木可治心掣痛、神惊,健忘,并可平旰祛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在宽胸,通阳,活血、开窍剂中,加入茯神木五钱至一两,有时可收到止痛的效果。

用量一般为三,四钱。茯苓皮可用五钱至一两,茯神木可用五钱到一两。

阴虚津液枯乏者不宜用,滑精者亦须慎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泻利药之茯苓  泻利药  茯苓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泻利药之猪苓        下一篇:冬虫夏草的功效与作用

>> 返回中药基础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