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发泡疗法 --> 发泡疗法常用药物--巴豆

发泡疗法常用药物--巴豆

巴豆辛温,有大毒。具有破瘤瘕、散坚积、逐痰行水及杀虫等功效。外敷皮肤有发泡作用。

巴豆

巴豆又名巴菽,巴豆霜,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毒鱼子,巴仁,芒子等。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去油种仁称“巴豆霜”。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等地0 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除去果壳,收集种子,晒干。

传统药性:辛,热,有毒。入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能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蚀疮。治冷积凝滞、便秘、水蛊、腹满、气急喘促、喉风、喉痹;外治癣,疣,痣。《本草纲目》云:“巴豆油纸贴肩心,或贴囟门,起泡,以菖蒲水洗去,治口糜。”《本草汇言》云:“巴豆……此药禀火烈之气,沾人肌肉,无不灼烂,试以少许轻擦完好之肤,须臾即发一泡,必至肿烂成疮……”

现代研究:其主要成分是巴豆油。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是最强烈的泻药。外用巴豆油对皮肤亦有刺激作用,引起发红,可发展成为脓疱甚至坏死。体外实验表明,巴豆煎剂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巴豆浸出液能杀灭血吸虫的中间寄主钉螺。实验研究还表明,巴豆有抗肿瘤镇痛作用。巴豆油可使小鼠血清甲种巨胎蛋白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局部应用能引起组织胺的释放。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患部及穴位。

选方:

1.治疟疾:截疟丹:斑蝥、巴豆肉、朱砂各一钱,麝香二分,雄黄一钱半,蟾酥五分,黑枣三个,捣丸如绿豆大贴眉心穴一周揭下。贴脐截疟。(《串雅外编》)

2.治难产:巴豆三粒去壳,蓖麻七粒去壳,麝香少许,研成一饼,贴脐上,即产,产下即去之。(《串雅外编》)

3.小儿熏舌:巴豆半粒,饭粘四五粒,共捣为饼如黄豆大贴眉心,待四周起泡去之即愈。(《串雅外编》)

4.治口糜:巴豆油纸贴眉心,或贴囟门,起泡,以菖蒲水洗去,治口糜。(《本草纲目》)

5.治肝硬化腹水:巴豆霜一钱,轻粉五分。放于四五层纱布面上,贴在肚脐上,表面再盖二层纱布,经一至二小时后感到刺痒时即可取下,待水泻,若不泻再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6.治白喉:巴豆仁、朱砂等份,各研成细未,温水调和,每用适量,置于膏药上,贴于眉间的上方(勿使药末掉入眼中)。约经8~l2小时,局部皮肤发生大小不等的水泡时,便可揭去膏药!擦掉药末,涂上1%龙胆紫液,以防感染。

临床报道:

1.防治白喉:与白喉病患者密切接触者、病人家属、白喉恢复期患者、健康带菌者,以及轻症白喉病例,均可采用巴豆泥局部贴敷的方法加以防治。方法:将除去内外壳的生巴豆仁0.5克在消毒乳钵中研成泥状(或加朱砂0.5克共研),挑以绿豆大的膏点,置于约1.5平方厘米的胶布上,贴于两眉间印堂穴,或颈部扶突穴,经6~8小时(最长12小时)揭去,可见局部出现一小水泡,即用消毒针尖刺破,以消毒棉球拭干渗液,再涂龙胆紫3对白喉密切接触者及病人家属,贴巴豆朱砂膏后,经对照观察,能降低发病率;对白喉恢复期患者或健康带菌者,用巴豆泥外敷后,可使90%以上病例于8~24小时内带菌现象消失;对轻症白喉可配合青霉素及其他对症治疗。

2.治疗急性阑尾炎:将巴豆、朱砂各0.5~1-5克研细混匀置6厘米×6厘米大小的膏药或胶布上,贴阑尾穴,外用绷带固定。24—36小时检查所贴部位,皮肤应发红或起小水泡,若无此现象,可重新更换新药。共治疗99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者82例。最少的贴1次,最多的贴3次。效果:治愈85例,无效14例(仍用手术治疗)。

3.治面神经麻痹:巴豆仁压碎敷于颊车穴(配合热敷),1小时后感到局部灼热,保持1日后,症状基本好转,3天后完全恢复正常。治疗20例,病程在10天以内者疗效较好,3个月以上者疗效不理想。

4.治风湿痛:干巴豆10~15克,捣如泥,加热大米饭适量混匀,睡前敷患处8—10小时,次晨取下,间隔15天后再敷一次,效果满意。

按语:巴豆辛温,有大毒。具有破瘤瘕、散坚积、逐痰行水及杀虫等功效。外敷皮肤有发泡作用。巴豆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人畜误食巴豆会发生严重的口腔炎、咽喉炎、剧烈腹泻、水泻或粘液血便、紫绀、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死亡。孕妇及体弱者忌用,在用巴豆发泡治疗疾病时,切勿口服。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巴豆  发泡疗法常用药物  发泡作用  破瘤瘕  散坚积  逐痰行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发泡疗法常用药物--甘遂        下一篇:发泡疗法常用药物--天南星

>> 返回发泡疗法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