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的针灸治疗方法
遗尿是指5岁以上儿童,经常在入睡后不能自主排尿。
[病因病机]
多因肾气不足,不能固摄,致膀胱约束无权而发生遗尿;或因肺脾气虚,气不化水,脾失健运,以致水湿不行,渗入膀胱,水道无以制约而发生遗尿。亦有肝经湿热,下迫膀胱,膀胱失约而致遗尿。
[辨证论治]
主症:睡中遗尿,醒后方觉。若肾阳不足,小便清长而频数,面色白,精神不振,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若脾肺气虚,尿频量不多,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气短声怯,舌淡,脉缓细。若肝经湿热,尿频量少,性情急躁,手足心热,唇红而干。舌红苔黄,脉弦滑。
分析:遗尿主由膀胱失约,水道无制而成。属肾气不足者,下元虚冷,膀胱失约故夜中遗尿。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故小便清长而频数,面色白,形寒肢冷。肾虚则髓海不充故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是阳虚之象。属脾肺气虚者,肺虚则水之上源不固,脾虚则水之游溢不制,膀胱约束无力故睡中遗尿,尿频量不多。脾虚失运则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肺虚失宣则气短声怯。舌淡,脉缓细为肺脾气虚之象。若肝经湿热,疏泄失职湿热阻滞则夜尿,尿频量少,性情急躁,气机不畅则手足心热,唇红而干。舌红苔黄,脉弦滑为肝郁湿热之象。
治则:固摄止遗。兼以温补肾气,健脾益肺,清热利湿。
处方:取膀胱俞募及足太阴经腧穴为主。针用补法或补泻兼施。穴取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方义:中极乃膀胱之募穴,配背俞穴膀胱俞为俞募相配,能振奋膀胱气化之功能;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调肝、脾、肾三经之经气而止遗尿。
随证选穴:肾气不足加肾俞、太溪;脾肺气虚加气海、足三里、太渊;肝经湿热加行间、曲泉、阴陵泉;尿频加百会。
[其他疗法]
1. 耳针:肾、膀胱、脑点、皮质下、尿道区、敏感点。刺用平补平泻法,第1次选用2~3穴,每日1次,留针20~30分钟。亦可耳穴埋针。
2. 头针:足运感区、生殖区。沿皮针,捻针1分钟,或用电针,留针15分钟。
3. 穴位注射:用10%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于次髎或三阴交穴位上,每穴1毫升。二穴交替使用,隔日1次。
4. 皮肤针:选穴:肾俞、关元、气海、曲骨、三阴交、夹脊(11~21椎)。
备穴:中极、膀胱俞、太溪、八髎。
[按语]
针灸治疗小儿遗尿效果较好,但对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遗尿,应治疗其原发病。治疗期间:家人应密切配合,如控制饮水,定时叫醒患儿小便,使其逐渐养成自觉起床排尿的习惯,并积极鼓励患儿消除自卑,怕羞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遗尿 遗尿的针灸治疗 固摄止遗 兼以温补肾气 健脾益肺 清热利湿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