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线点灸
药线点灸是流传于壮族的一种民间疗法。它是用苎麻线经中药炮制后点燃,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
一、药线点灸疗法的材料
药线点灸疗法的材料是药线,是用苎麻搓成并经过贵重药物溶液浸泡加工制成的。药线每条长30cm,每10条扎成1束。大小分为3种:一号药线直径为lmm,适用于灼灸皮肤较厚处的穴位与治疗癣类疾病,以及在冬季使用;二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用的一种,适用于各种病症;三号药线直径为0.25mm,适用于灼灸皮肤较薄处的穴位及小儿灸治。凡备用的药线宜用瓶装,并严密加盖,放置阴暗干燥处,不能放在高温或靠近火炉的地方,也不宜让阳光曝晒或强光照射,同时应防止受潮发霉,以免影响疗效。
二、药线点灸常用腧穴
药线点灸腧穴除传统的中医针灸腧穴外,尚有一部分特殊腧穴,现简述如下:
1.梅花穴根据局部肿块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中部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呈梅花形,故名梅花穴。适用于治疗外科及内脏肿块性疾病。
2.葵花穴根据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及病陨部位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呈葵花形,故名葵花穴。适用于冶疗比较顽固的癣类和皮疹类疾病。
3.莲花穴根据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及病员部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呈莲花形,故名莲花穴。适用于治疗一般癣类和皮疹类疾病。
4.结顶穴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取肿大之淋巴结顶部为穴。
5.痔顶穴取外痔顶部为穴。
6.长子穴皮疹类疾病,取首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穴。
7.脐周四穴以神阙(脐中)为中心,旁开1.5寸,上下左右各取1穴,共4穴。配套应用,治胃肠病变。
8.关常穴即取各关节部常用穴位,如膝关节部的膝眼(犊鼻)等。
10.启闭穴于鼻孔外缘直下与唇边的连线,鼻孔外缘与口角的连线,及唇边线组成的三角形中心处取穴。
11.鼻通穴于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穴。
12.新设穴风池穴直下,第4颈椎旁开约3.3cm,斜方肌外侧凹陷处取穴。
14.膀胱3穴于尿液潴留而隆起之膀胱上缘取左、中、右3穴。主治尿潴留。
16.外鱼际穴于第1掌骨上当翘起拇指时显示出的凹陷处取穴。
17.食背穴于手背,当食指本节关节的中点取穴。
18.食魁穴于手背,当食指次节关节的中点取穴。
19.中背穴于手背,当中指本节关节的中点取穴。
20.无魁穴于手背,当无名指次节关节的中点取穴。
21.拇宣穴于两手拇指尖端,距指甲约O.5寸处取穴。
22.外劳宫穴于手背,与劳宫穴相对处取穴。
23.肩前穴垂臂,于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取穴。
24.十六路总火穴是治疗夹色症危重患者的一组特定穴位。
这些穴位包括攒竹、头维、风池、‘中冲、足三里,除此之外还有①翼唇穴:于鼻翼至上唇垂直连线中点处取穴;②背八穴:从风门至大肠俞连线平分为5等分,两等分交界处取1穴,每边4穴,共8穴;③甲角穴:于拇趾指甲外侧旁开赤白肉际处取穴,左右各1穴;④肘凹穴:于肘后鹰头后方凹陷处取穴。
25.上长强穴于长强穴上方凹陷中央处取穴。
26.趾背穴于足拇趾本节背侧关节处取穴。
27.燕口穴于两拇指相对,指尖处取穴。
28.臂肌穴 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中央处取穴。
29.东风穴正当颏三角之颌下淋巴结肿胀处取穴。
三、药线点灸取穴原则
药线点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药线点灸 发热 肿块 疼痛 痿痹 麻木不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