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针灸 --> 小针刀 --> 梨状肌综合征小针刀疗法

梨状肌综合征小针刀疗法

梨状肌综合征小针刀针刀定点:梨状肌体表投影的压痛点(髂后上棘、尾骨连线中点与大转子连线的中点的中内1/3点)。

梨状肌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又称梨状肌损伤或梨状肌孔狭窄综合征,是由于间接外力如闪、扭、下蹲、跨越等使梨状肌受到牵拉而造成撕裂,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痉挛,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产生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综合征。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在下肢神经慢性损伤中最为多见,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混淆。常规按摩、针炎、中药等方法治疗,疗程长,见效慢,对慢性损伤更难以根治,采用针刀治疗,疗效确切。

大部分患者都有外伤史,如闪、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某些动作如下肢外展、外旋或蹲位变直位时使梨状肌被拉长、牵拉而损伤梨状肌。梨状肌损伤后,造成筋经损伤,局部气血瘀滞,导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梨状肌综合征小针刀疗法

针刀定点:梨状肌体表投影的压痛点(髂后上棘、尾骨连线中点与大转子连线的中点的中内1/3点)。

操作规程患者俯卧,取梨状肌体表投影的压痛点(髂后上棘、尾骨连线中点与大转子连线的中点的中内1/3点)作为进针刀点。常规皮肤消毒后进针刀,刀口线与坐骨神经走向平行,针刀体与皮肤表面垂直。刺入后探索进针,当针刀通过臀大肌,达到梨状肌时,可能会出现空虚的感觉,如果该肌粘连变性会有硬韧酸胀感,同时会有麻窜感,如麻窜强烈并沿坐骨神经下传,提示针刀已触及神经干,需提起针刀向外侧移动5mm,再进针刀.出现酸胀感处即为病变处,先排切2~3刀,横行剥离1次,再纵行疏通1次。然后出针。

出刀后,给予相应手法治疗。患者仰卧,屈骸屈膝90°,术者用手压住患者膝部外侧,让患者做外旋抗阻力动作2次。

操作间隔:每周一次,直至疾病痊愈。

梨状肌综合征小针刀疗法二

针刀定点:髂后上棘与尾骨尖的连线中点;该点与大转子尖部连线的中1/3段交界点;该连线的外1/3段交界点;梨状肌在大转子尖部的附着点。

操作规程:患者俯卧,刀口线应与坐骨神经的循行方向一致,刀体与臀部平面垂直。①松解髂后上棘与尾骨尖的连线中点压痛点,常规皮肤消毒后进针刀,针尖刺至髂骨背面时,探及其边缘,沿骨边缘继续向下刺入,达梨状肌肌束,切断部分紧张的肌纤维。再令针体向外侧倾斜,针刀刃紧贴胀骨内面刺入,纵行疏通剥离。②松解梨状肌中段的压痛点(环跳穴处),在此处可摸到臀肌深部有条索状肿大硬物,丿和痛可向下肢放射,针刀剌入皮肤后,摸索进针。若患者有刺痛感、电击感,出现避让反应,可能是针刃触及了神经、血管,应迅速将针刀上提,向旁边移动2mm,继续进针,待患者诉有明显酸胀感时,说明针刀巳达梨状肌病变部位。做纵向疏通,横向剥离手法.如针下有紧涩,绷紧感,可用切开剥离法。③松解梨状肌体表投影区的外1/3处压痛点。针刀摸索进针达髋臼后缘骨面。患者诉针下酸胀明显时,针刃多在关节囊部位,采用纵行疏通剥离,横行铲剥手法。该点治疗安全系数大,临床中常用,可在此处切断部分挛缩变性的梨状肌纤维。④松解梨状肌在大转子尖部的附着点,将针体垂直于大转子尖部骨面刺入,直达骨面,纵行疏通剥离,横行摆动针体。还可调转刀口线方向,使刀口线与肌腱纤维方向垂直,切断部分肌腱。

出针后,给予相应手法治疗。患者仰卧,屈腕屈膝90°,术者用手压住患者膝部外侧,让患者做外旋抗阻力动作2次。

操作间隔:每周一次,直至疾病痊愈。

梨状肌综合征小针刀疗法三

针刀定点:髂后上棘与尾骨连线中点的上、下1.5cm左右部位各选l点;梨状肌在大转子尖部的附着点。

操作规程:患者俯卧,刀口线应与坐骨神经的循行方向一致,刀体与臀部平面垂直。①松解髂后上棘与尾骨连线中点的上、下1.5cm左右部位各选1点,常规皮肤消毒后进针刀,针尖刺至髂骨背面时,探及其边缘,沿骨边缘继续向下刺入,达梨状肌肌束,切断部分紧张的肌纤维。再令针体向外侧倾斜,针刀刃紧贴骶骨内面刺入,纵行疏通剥离。②松解梨状肌在大转子尖部的附着点,针体垂直于大转子尖部骨面剌入,直达骨面,纵行疏通剥离,横行摆动针体。还可调转刀口线方向,使刀口线与肌腿纤维方向垂直,切断部分肌腱。

出针后,给予相应手法治疗。被动活动髋关节,使之内收、内旋5~7下。

操作间隔:每周一次,直至疾病痊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梨状肌综合征  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坐骨结节滑囊炎小针刀疗法        下一篇:臀中肌损伤小针刀疗法

>> 返回小针刀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