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知要》病能
〔肝,足厥阴也〕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支别者,与太阴、少阳之脉同结腰踝,故腰痛】,丈夫疝,妇人少腹肿【脉绕阴器,故控睪而痛为疝症。妇人少腹肿,亦疝也】,甚则嗌干,面尘脱色【脉循喉上额,支者从目系下颊,故其病如此】。是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上行者挟胃贯膈,下行者过阴器,故为是诸病】。
《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此二语为医宗之纲领,万世之准绳。其言若浅而易明,其旨实深而难究。夫邪气者,风、寒、暑,湿,燥,火。精气,即正气,乃谷气所化之精微。盛则实者,邪气方张名为实症,三候有力名为实脉。实者泻之,重则汗吐下,轻则清火降气是也。夺则虚者,亡精失血,用力劳神,名为内夺;汗之下之,吐之清之,名为外夺。气怯神疲名为虚症,三候无力名为虚脉。虚者补之,轻则温补,重则热补是也。无奈尚子和、丹溪之说者,辄曰泻实,尚东垣、立斋之说者,辄曰补虚,各成偏执,鲜获圆通,此皆赖病合法耳,岂所为法治病乎?精于法者,止辨虚实二字而已。其中大实大虚,小实小虚,似实似虚,更贵精详。大虚者,补之宜峻宜温,缓则无功也。大实者,攻之宜急宜猛,迟则生变也。小虚者,七分补而三分攻,开其一面也。小实者,七分攻而三分补,防其不测也。至于似虚似实,举世淆讹,故曰至虚有盛候,反泻衔冤;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辨之不可不精,治之不可不审也,或攻邪而正始复,或养正而邪自除,千万法门,只图全其正气耳。嗟乎?实而误补,固必增邪,尚可解救,其祸犹小;虚而误攻,真气立尽,莫可挽回,其祸至大。生死关头,良非渺小,司命者其慎之哉】。
《调经论》:帝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不知其所由然也,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令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阳气者,卫外而为固者也。阳虚则无气以温皮肤,命曰无火。上焦所以不通,独有寒气而已矣】。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阴气营于内者也。有所劳倦,则脾胃受伤。脾主肌肉,亦主运化,谷气以生真气,土衰则形肉与中气俱衰,谷气减少,脾虚下陷则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矣。脾阴不足则胃热,肺居胸中,热上熏肺则内热也。此言劳倦伤脾,故见症如上。若色欲所伤,真水耗竭,火无所畏,亢而刑金,此之内热,尤为难疗】。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阳主在上,又主在表,故阳亢则上壅而表热,此伤寒之候也】。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寒气入脏,则阳气去矣。寒独留者,如冬令严寒,万物闭蛰之象,故脉不通而涩。此内伤之候也】。
《调经篇》云: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始受热中,末传寒中【始受者,病初起也。末传者,久而不愈也。初起病时,元气未虚,邪气方实,实者多热,及病之久,邪气日退,正气日虚,虚者多寒。古人立法,于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内经知要 病能 至真要大论 生气通天论 五味论 厥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内经知要》治则 下一篇:无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