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知要》病能
《五味论》曰:苦入于胃,谷气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闭而不通,故变呕。可见苦寒损中,令脾之正气不濡,胃之邪气乃浓。浓者,胀满之类也】;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味过于辛,则肺气乘肝,肝主筋,故筋脉沮弛。辛味多散,则精耗神伤,故曰央。央当作殃】。
《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阳明为二阳,胃伤而心脾受病者,何也?脾与胃为夫妻,夫伤则妻亦不利也。心与胃为子母,子伤则母亦不免焉。不得隐曲,阳事病也,胃为水谷气血之海,化营卫而润宗筋。
《厥论》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
《痿论》曰:阴阳总宗筋之会,而阳明为之长。故胃病则阳事衰也。女子不月者,心主血,脾统血,胃为血气之海,三经病而血闭矣】,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胃家受病,久而传变,则肝木胜土,风淫而肌体消削,胃病则肺失所养,故气息奔急。隐曲害者精伤,精伤则火亢乘金,元本败而贼邪兴,死不治矣】。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太阳为三阳,属表,故发寒热与痈肿。足太阳之脉从头下背,贯臀入,循抵足,故足膝无力而痿,逆冷而厥,足肚酸疼而为。表有寒热,则润泽之气必皆消索。颓疝者,小腹控引睪丸而痛也】。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少阳为一阳,胆与三焦也。胆属木,三焦属火,壮火食气,相火刑金,故少气善咳。木旺则侮土,故善泄。三焦火动,则心掣而不宁。胆气乘脾,则隔塞而不利】。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二阳,胃与大肠也。一阴,肝与心主也,肝胃二经皆主惊骇,经曰:东方通于肝,其病发惊骇。又曰足阳明病,闻木音则惕然而惊是也。手阳明之筋皆挟脊,故背痛,噫,嗳气也,其主在心。经曰: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也。欠虽主于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内经知要 病能 至真要大论 生气通天论 五味论 厥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内经知要》治则 下一篇:无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