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知要》病能
《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元气充周,病无从入。气虚则不能卫外而为固,玄府不闭,风邪因而客焉】。
《厥论》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厥音,逆也。下气逆上,忽眩仆不知人事,轻者渐苏,重则即死。阴阳之气衰于下,则寒热二厥由之而生也】。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宗筋者,众筋之所聚也,足之三阴、阳明、少阳及冲,任、督、跷筋脉皆聚于此,独言太阴、阳明之合,重水谷之脏也。胃为水谷之海,主润宗筋,又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秋冬之令,天气收藏,恃壮而喜内,则与令违,此夺于所用也。精竭于下,必上争而求救于母气,肾所去者太过,肺所生者不及,故不能复也。既已不足,精气复下,则阳虚而阴邪胜之,故寒气逆上也】;气因于中【上则肺主气,下则肾纳气,上下之气皆因谷气所化,水谷在胃,土居中州,故曰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四肢皆禀气于胃,胃中之阳气衰,不能充满其经络,阳败则阴胜,故手足寒也】。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经脉在内深而不见,属阴者也。络脉在外浮而可见,属阳者也。酒者,熟谷之液,其气悍疾,为阳,故先充络脉。酒热伤阴,故阳脉满而经脉虚也】,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胃受水谷,脾则行其津液,湿热伤脾,则阴虚阳亢,胃乃不和,水谷之精气竭矣,岂能营四肢乎】。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悍,肾气日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醉饱入房,脾肾交伤,阴日竭而阳日亢,故手足热也。按:厥有寒热,未有不本于酒色,故知慎饮食、远房帏者,厥其免夫】。
《刺热篇》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额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肝应东方;故左颊先赤;心应南方,故额庭先赤;脾应中央,故鼻先赤;肺应西方,故右颊先赤;肾应北方,故两颐先赤】。
《热论篇》帝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伤寒者,受冬月寒邪也。冬三月者为正伤寒,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热病,不曰至秋变为凉病者,太阳寒水之邪,遇长夏之土而胜也】?岐伯对曰:巨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内经知要 病能 至真要大论 生气通天论 五味论 厥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内经知要》治则 下一篇:无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