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信息 --> 中医书籍 --> 内经知要 --> 《内经知要》病能

《内经知要》病能

《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风者,风病不一也。掉,摇动也。眩,昏花也。风木善动,肝家之症也,掉眩虽同,而虚实有别,不可不察焉】。
作也晏【卫气之行也。每日一会于风府。若邪客风府必循膂而下,其气渐深,则日下一节,自阳就阴,其会渐迟,故其作渐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脉【项骨三节,脊骨二十一节,共二十四节。邪自风府日下一节,故二十五日下至尾,复自后而前,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伏膂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邪在伏膂,循脊而上,无关节之阻,故九日而出缺盆。其气日高,则自阴就阳,其邪日退,故作渐早也】。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时作者,或一日,或间日。不愆其期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邪气与卫气客于六腑,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此即三日疟也,邪气深重,病在三阴,邪气不能与卫并出,故休数日乃发。数字当作三字】。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肾主冬令,其应在骨,故冬受风寒,邪伏骨髓,至春夏有触而发,自内而达于外者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此冬受寒邪,至春发为温疟,即伤寒也。故《伤寒论》有温疟一症,盖本诸此】。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肺素有热,气藏于心,即此二语,火来乘金,阴虚阳亢,明是不足之症挟外邪而然,故温疟、瘅疟皆非真疟也】。

    《咳论》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五脏六腑皆能成咳,然必肺先受邪而传之于各经也。邪,寒邪也。所谓形寒饮冷则伤肺是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轻者浅而在皮毛,重者深而在肠胃。故咳,外症也,泄,里症也。寒在表则身痛,寒在里则腹痛,曰先受之者,次必及乎肺而为咳也】。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肺主气而司呼吸,故喘息有音】。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心脉上挟于咽,故喉中如梗,至于痹则痛矣】。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下满【肝之脉布胁肋,故胁下痛。,胁之下也】。脾咳之状,咳则右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脾脉上膈挟咽,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脾处右,故右下痛,痛引肩背也。脾土喜静,动则违其性,故增剧也】。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肾脉贯脊,系于腰背。故相引而痛。肾属水,主涎,故为咳涎也】。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胃者,脾之妻也,故脾咳必传于胃而为呕唾。长虫处于胃,呕甚则随气而出也】。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胆汁者,苦汁也】。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遗矢者,大便不禁也】。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大肠之气由于小肠之化,故小肠咳则气达于大肠,而转失气也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分享到:

本页关键字:内经知要  病能  至真要大论  生气通天论  五味论  厥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内经知要》治则        下一篇:

>> 返回内经知要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精彩图文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中医问答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