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术后及放化疗时期该如何调理脾胃?
肿瘤本属癥瘕积聚、气血痰瘀类有形之患。中医治疗肿瘤“以人为本,救人治病”,多采用扶正祛邪、治病求本之法。根据肿瘤患者术后及术后化疗、放疗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首先调理脾胃,固后天之本,以充气血之化源,扶正为主,祛邪为次,故临床获良好效果。
1、术后调养,重视醒脾和中、益胃生津
肿瘤切除术后,造成患者元气大伤,正气虚,邪气甚,气虚血瘀痰凝并存。患者术后3~4d排气之后,口干欲饮,可进饮食时,病机主要为气阴已伤、胃气失和,治宜醒脾和中、益胃生津。
胃为阳土,喜温润,恶燥冷,得温润而安。术后初可进饮,应给予稀淡果汁、米汁,少少与之以生津益胃;得温润而胃气来复,酌加米汤之全流质,不宜肥甘厚味及硬物;进而半流,汤粥羹糊最宜,先稀后稠。汤者,质稀而黏,富流动,易吸收,益胃养阴,极富营养。粥者,质黏而稠,益气养胃,为康复之宝、天下第一补物也。河南盛产小麦,面筋蛋花汤是本地居民的传统饮食,亦属粥类,营养丰富,善养胃气,饥渴皆宜,咸淡可口,稀稠随意,胃喜为补也。
若有不当,胃气受伤,需小药轻投,择善选用:①若为冷物所伤,胃虚气逆,呃声连连,煨生姜汤主之,胃和则呃逆止。②若为肥甘厚味所伤,饱胀、暖气、反胃、恶心、呕吐者,以消腻、下气、和胃为法可愈。③若为饮食、硬物、生冷所伤,胃痛、胃胀、暖气、反胃、恶心、呕吐、反酸、嘈杂者,以和胃消食、理气宽中为法。
胃为燥土,得润则安,故喜润恶燥。术后禁食,胃空数日,复又静滴抗菌消炎药物,气血、胃气大伤,胃黏膜燥洞而不濡,气逆而不降。此时则以食疗食养为上,急需汤粥羹糊之类流质饮食,先稀后稠,少少与之,温润以养胃气;渐至胃气来复,才能食消药布。切忌生冷硬物、肥甘厚味,重伤脾胃,故宜食疗食养,促胃气来复。即有饮食不当,风寒侵袭,诸症从生.也应微药轻投,少少与之,轻舟可速行。
2、术后化疗、放疗期间气阴大伤,以养阴益胃、升清降浊为主
术后采用化疗、放疗,副作用明显者,除气血大伤,面色白光白、脱发、虚汗淋漓、身困乏力等一派虚证外,常见恶心、呕吐、厌食、发热等急症,需及时处理。
此时气阴耗伤、升降失职为其主要病机,当以中医辨证论治,扶正祛邪,治其标,固其本。调理脾胃是关键,以养阴益胃、升清降浊为主要治则,以缓其急、平其症、复其常。最急者,莫过于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反应。盖脾胃乃元气之府,气血生化之源,皆水谷所化,胃气所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禀气于胃,故称后天之本。其不良反应,首先绝水谷、断化源,后天之本毁矣。故急当调理脾胃,以复升降、运化之职。脾健则升,胃和(润)则降。升者,清(脾)气上升;降者,浊(胃)气下降;升降失职,则恶心、呕吐、饱胀、厌食作矣。初起肺胃阴伤为急;久则元气大虚,中气不举;进而正不胜邪,变证多多。针对病机,辨证论治,以求康复。
临床针对此期患者的病机特点,常采用沙参麦门冬汤、滋胃膏化裁治疗。
本证为气阴耗伤,升降失职,宜养阴益胃、升清降浊法。北沙参,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能养阴润胃,生津止咳,善治胃津不足而口渴、欲呕、食少之症;麦冬,味甘微苦寒,归肺胃经,清心除烦,生津止渴,养阴益胃。本方取北沙参、麦冬甘润养阴益胃之功,为君。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助君药滋胃养阴、缓急:百合,甘而微寒,人心肺经,善治大病之后,气阴双亏,邪干百脉,欲食不能,欲卧不眠,欲步不行,恍惚乏力,取此三者滋胃养阴为之臣。脾为胃行其津液,取玉竹之甘,能益阴补脾而不燥,微寒能清热而不伤阳;枇杷叶,苦平能健胃降逆,微寒清火而治哕;竹茹,清胃热而止呕;陈皮,理胃气而安中;山楂,消积化滞,开胃进食。故取此五者,清火益阴,开胃进食而降逆止呕恶,以之为佐。生甘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肿瘤患者 调理脾胃 术后调养 醒脾和中 养阴益胃 健脾助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胸膜间皮瘤的中医综合治疗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