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寿陈翰笙独特养生之道
中国用特定汉字表示高寿的说法,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最典型的当属“米”“ 茶”二字。“米”字上下皆“八”,中间为十,连起来就是八十八; “ 茶”字上可看成二“十”相连,下能拆作八十有八,相加正好一百零八。于是,便有了“米”寿八十八 、“茶” 寿一百零八之雅称。
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经济学创始人陈翰笙,生于1897年2月5日,卒于2004年3月13日,享年108岁。横跨三世纪,历经大变革,取得高寿的同时,他也将“茶”寿进行到底。奇迹背后,不禁要追问一句,陈翰笙在养生方面,究竟有怎样的独特之道呢?
饮食重清淡 起居有规律 日常饮食上,陈翰笙最大的特点,便是重清淡。如他所说,就是坚持每天“三个一”,即早一个鸡蛋,晚一杯牛奶,中间来个大苹果。由此可见,陈翰笙一日三餐虽然以素为主,但同时却又注意多种营养的摄取和搭配。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的饮食习惯,才让陈老吃得好,睡得香。每天晚上,不迟不早,定时休息,而且一躺下即能进入梦乡。高质量的睡眠换来的则是第二天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为一天的忙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锻炼常坚持 思考永不停 陈翰笙一生坚持“工作之外要多运动”的养生观。陈翰笙热衷走步也是出了名的嗜好。他每天早起第一件事便是到风景优美的河边或公园走步。数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有一次,陈翰笙不小心崴了脚。就在养伤的那几天里,尽管连门都出不了,但他依然扶着家中的墙壁桌椅,在客厅里走来走去。其持之以恒的毅力,从中可见一斑。陈翰笙曾经说过不仅身体需要经常锻炼,而且头脑也不例外。说陈翰笙的一生是思索的一生,丝毫也不过分。即使在百岁高龄时,他依然喜欢动脑,常备纸笔,以随时记录下所思所想。
个性显幽默 胸怀多坦荡 陈翰笙的一生虽然博学多才、建树颇丰,但又平易近人、风趣诙谐。有客来访,走时,他非要把客人送到院外的马路边,亲眼看着其走远才肯返回。冬天北风凛冽、寒气逼人,家人劝他戴个帽子。陈翰笙笑着说:“我从来不喜欢戴帽子,文革时‘四人帮’要给我戴那么多顶帽子都没有戴上,现在我更不用戴帽子了。”谈及生死,他更显坦然地戏称道:“我活到现在,每天都这么开心,怕是连阎王爷都已经忘记我了!”
心境在豁达 生活贵多彩 豁达之心是长寿之本。对此,陈翰笙曾有过一段表述:“我视富贵如浮云,一向淡泊明志,从不为名位利禄所烦恼。”就算在当年视力骤降的险要关头,他仍不以为然地戏说:“我像一部汽车,发动机是好的,虽然两个车灯不亮了,只要是熟门熟路,我这部汽车还是能走的。”“精神空虚催人老,陶冶情操寿自高”是陈翰笙自撰的一副养生联。他如此说,也这么做。在紧张的学术研究和日常工作之余,他依然坚持培养自己读书、养花、听音乐等方面的闲情雅趣,从而让生活充满五彩斑斓,精彩纷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茶寿 米寿 陈翰笙 饮食重清淡 锻炼常坚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国医大师张磊:养生要三平、三勤、四知 下一篇:周有光:小养生成就大寿星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