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保健 --> 中医养生 --> 四季养生 --> 春季养生 --> “天人相应”顺生发,老人春季养生“5要点”

“天人相应”顺生发,老人春季养生“5要点”

应中医“天人相应”思想,老年人应注重春季养生保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不少老年人一到春天各种老毛病都容易复发,甚至一些原来控制得较好的疾病也加重。春气通于肝,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机能衰退,所以在春季宿疾易发,也易诱发新病。应中医“天人相应”思想,老年人应注重春季养生保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因此,提醒老年人在春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调养

老年人养生健身,首先要顾护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血健壮,气血津液生化有源则可延年益寿。结合时令特点,春日宜少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故饮食最好少食酸辣,多食用甘味食物,比如山药百合木耳等。粥类饮食最养脾胃,不妨饮用山药百合大枣粥来调理身体。

春季还易肝火上升,因此,老年人饮食宜清淡,多吃菠菜、荠菜、芹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老年人,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橘子皮煮水喝,可以化痰止咳。

防寒保暖

老年人脏腑功能逐渐衰退,全身气血不足,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骤减衣服,极易使“寒邪入内”,易引起感冒、咳嗽、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春“捂”有度,尤其注意头、颈肩部、腹部、背部、脚的保暖,结合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出门戴口罩,一旦受凉感冒及时就医。

充足睡眠

黄帝内经》提到“春三月,夜卧早起”。这里所说的夜卧,指的是相对于冬天来说,要睡得晚一点,但也要保证在11点以前就要进入熟睡状态。因为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胆经及肝经活跃的时段,因此这个时候更不能熬夜。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按时就寝、充足睡眠是最好的保肝良药,也算是预防“春困”最简单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春季不要睡懒觉,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卧会导致新陈代谢下降,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身体亏损虚弱。每天中午小憩,保证一天睡足8个小时即可。

适度运动

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疫情期间,老年人在家里可适量运动锻炼,也可以适度在小区里进行户外活动,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都较为适宜,使人体气血通畅、筋骨舒展。

运动后要马上擦干汗,最好能洗个热水澡。这样既能防病于未然,又可怡情养性、增强体质。切忌运动过度,以微微出汗为宜,体质较差的老人更不要运动到大汗淋漓。气随汗泄,人体大量出汗的时候,人体的正气会随着汗一起流失,这样的锻炼就适得其反。另外,选择早晨锻炼的老人不要太早起,最好等到太阳升起之后再慢慢起床出门锻炼。

调畅情志

春属木,与肝相应,春气主升,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此,春令养生贵在于调畅情志,顺应春季“生”的特性,保持心情舒畅。老年人肝血渐衰,肝气失调,易出现胸闷、头昏目眩等肝气郁滞及肝阳上亢等症状,要特别注意调适心情,稳定情绪,以调养肝气。尤其老年女性在精神和心理上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焦虑,会发生精神状态与心理状态方面的改变,更要注重心理调适,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这对提高抗病能力大有益处。

老年人要学会放得下,豁达乐观、淡定从容以保证肝的舒畅条达,平时多跟朋友聊聊天。此外,多听听舒缓的音乐,到公园里下下棋、到老年大学练习书法、养花弄草或养鱼等。还可以常按阳陵泉太冲穴、阴交等穴位,可以起到疏肝养肝之功效。

总的来说,老年人养生要顺应四时阴阳之变化,春季应顺春阳生发之气,调养心神,舒畅肝气,顾护脾胃,动静结合,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养生目的。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春季养生保健  老人春季养生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春主升发应“养阳”,通达阳气“梳头功”        下一篇:春季护心脑,健康“五步走”

>> 返回春季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