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看五脏六腑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上有记载:“大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五行的概念比较抽象,并不是具体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和有形的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是构成万物的置地和用料,气运行产生的自然界万般物像的变化。天之五行和地址五行共同解释宇宙万物万象的生成与变化。大自然有四季更替,也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变化。所以,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影响着自然界万物,形成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五脏之气化五志,产生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五脏五行的关系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性质归属,五行相牛相克的关系体现着五脏之间的相关性。
《黄帝内经》将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情志等分归五行,肝属木,主疏泄,生筋,开窍于目;青色通于肝,与春相应;心属火,主血脉,生血,开窍于舌;赤色通于心,与夏相应;脾属土,主运输和消化,生肉,开窍于口;黄色通于脾,与长夏相应;肺属金,主肃降,生皮毛,开窍于鼻;白色通于肺,与秋相应;肾属水,主纳气,生髓,开窍于耳,黑色通于肾,与冬相应。
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为五行相生的顺序。当然,有相生就有相克,木、土、水、火、金则为五行相克的顺序。五行相生与相克是单向而不可逆的,正如四时气候的更迭、人体的生命活动,都是不可逆的。五行相克就是这种不可逆过程的反映,刚好符合《黄帝内经·玉机真藏论》中所说的,人身的元气如果顺天之机相生而转,这是正常;如果倒退向后,这就是反常。
可以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了解五脏的相生相克,也就是说,一个脏器出问题的时候,其他脏器也会受到牵连与伤害。某个脏器机能不足会破坏整体和谐,失去平衡,最终诱发疾病。如果在短时间内没能治愈,就会发展成慢性疾病,最终进入五脏相克的恶性循环状态下。这种相克如果周而复始地进行,所有脏器都会受损,功能下降,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后,五行就会变得不协调,阴阳失衡,出现一种或几种并发症。所以,有病要及时医治,在医生帮助下让机体重新回到协调平衡的状态之中。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一定维持脏腑的动态平衡,顺应瓦行、顺应自然。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五脏和六腑之间互为表里的关系 下一篇:你知道吗?中医的脏腑概念与西医有何不同?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冬至养生
- 胰腺癌的病因病机与诊断要点
- 头颈部放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花中君子话菊花 观赏实用都俱佳
- 袭人被踢伤与“山羊血黎洞丸”
- 用大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生发梅花针治血瘀毛窍型斑秃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