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漫话 --> 人参与贾瑞之死

人参与贾瑞之死

贾瑞的遗精,很容易被误作虚证,患者原本不虚,而滥用人参者,在清代医案中多有记载。

《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和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详细描写了贾瑞见王熙凤淫心辄起,行欲不成,反被王熙凤捉弄的整个过程。事后贾瑞依然欲火难耐,“他二十来岁人,尚未娶亲,迩来想着凤姐,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更兼两回冻恼奔波,因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膨胀,口中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

“指头告了消乏等事”便是手淫,手淫无度,精气大亏于下,所以会出现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贪欲动神、心火妄动于上,则会出现心内发膨胀、口中无滋味、嗽痰带血。其病上盛下虚,治疗当上清心火,下补肾虚。本当忌用温补,但“百般请医疗治,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肉桂、附子之大热无疑是火上浇油。“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代儒也着了忙,各处请医疗治,皆不见效。因后来吃独参汤,代儒如何有这力量,只得往荣府来寻。”腊尽春回,阳气转盛,则原本虚火内炎之病症加重,投医不效后,贾瑞的祖父贾代儒往荣国府寻人参来治病。人参补气性燥,服后会加重原本亢盛之心火,其性燥又能销铄肾精而加重下虚,其后果可想而知。很明显,贾瑞之死与误服人参密切相关,但缺少医药知识背景者,很难从《红楼梦》荣府寻人参这一段读出弦外之音。

贾瑞的遗精,很容易被误作虚证,今时亦然,清代医案不乏记载。例如,《薛生白医案》(薛雪,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温病医家)载一患者遗精后又感受外邪,“病人自认为虚,医者迎合,以致邪无出路,转辗内攻加剧”,患者自认为虚弱,医者又迎合病人,对医患双方惧虚、滥补的心理,一语道破。遗精既已被误作虚证,自然会像贾瑞一样,施以人参等温补之药。清代医家徐大椿(原名大业,字灵胎,号洄溪,江苏吴江人)在其《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曾云:“今医家之用参救人者少,杀人者多。”人参本是最常用的补益药之一,若用之治疗虚弱病证,自然不会“杀人者多”。徐氏之论断,不在于人参自身的药性与功效,而是药证不相符,病人原本不虚,却被误作为虚证,而妄用人参补虚致死。正如清代医家余听鸿(名景和,江苏宜兴人,孟河医派医家)所言:“国家无事,不可论兵;人身无病,不可论药……故药能中病,大黄为圣剂;药不中药,人参亦鸩毒。服药者可不慎乎?”

患者原本不虚,而滥用人参者,在清代医案中多有记载。如《徐洄溪医案》所载杨秀伦外感停食案,患者年七十四,“医者以年高素封,非补不纳”,结果导致患者饮食停滞,“闻饭气则呕,见人饮食辄叱曰:此等臭物,亏汝等如何吃下”,即便如此,医生依然“惟以参汤续命”,以人参滥补。待徐大椿诊治时,处以生大黄,泻下积滞而愈。又如《王孟英医案》(王士雄,字孟英,号梦隐,又号潜斋,别号半痴山人,祖籍浙江盐官)载戚氏老妇患痢疾,最初的医生“以年老,为舍病顾虚之治”,考虑患者年老多虚,不论疾病之虚实,而处以补虚之药。王士雄诊之,判断“此必温补所酿”,拿过之前医生开的方药来看,果然是人参、白术干姜吴茱萸、附子、肉桂、补骨脂、川椒等温补之药,于是感叹道:“但知年老元虚,不闻邪盛则实。”以上两医案,皆是年老患病,医者凭想当然认作虚证,而妄用补虚之药。

《徐洄溪医案》载叔子静中风案,患者“素无疾”,忽然患中风,徐大椿处以祛风消痰安神之品,认为如果“以参、附等药,助火助痰,则无一生者。及其死也,则以为病本不治,非温补之误,举世皆然也”。苏州府治东首杨姓痰证案,患者“年三十余,以狎游,私用父千金,父庭责之”,“医者以为纯虚之证,惟事峻补,每日用人参三钱”,导致“痰火愈结,身强如尸”。徐大椿处以清火安神之方,佐以莱菔子以通下热结。患者家属欲付诊金时,徐大椿戏曰:“增病之药值千金,去病之药自宜倍之。”因为人参价格不菲,所以“病者有惊惶色”,徐大椿曰:“无恐,不过八文钱买蔔子(萝卜子,即莱菔子)为末耳。”与前两案不同,此两案是壮年暴病,同样易被误作虚证。

除了患病时易滥用温补,平素无病也多惧怕虚弱,而滥用人参等温补药养生。如《余听鸿医案》载一广东郑姓患者,在上海营业,以人参二两纳鸭腹中,煮而食之,五日后目光模糊,十日后两目青盲,不能视物。常熟北乡某,年约十六七,体本丰盈,父母恐其读书辛苦,兑人参两余,服后忽变痴状。余氏处以化痰清热之药而愈,感叹“爱之适以害之”。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人参  贾瑞  红楼梦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曹操煮酒啖梅益养生        下一篇:甘瓜苦蒂 物无全美

>> 返回中医漫话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