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丹毒一例
马某,男,72岁。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术后,双下肢踩棉感,扶杖勉强行走,经钩活术治疗下肢踩棉感明显好转,针口无红肿。治疗后第3天,患者自觉周身乏力,测体温38.5℃,无寒战,无自觉发热,予静点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2天后体温无明显下降,继而出现右足及右臁骨部橡皮样肿胀,皮色红,皮温升高并伴有灼痛感。追问病史,患者足癣病史多年,查看其右足趾间足癣处存在皮肤破损,经科室会诊并结合相关检查诊断为“丹毒”。舌绛红,苔黄腻,脉沉数,属火盛湿热证,治当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治疗经过:明确诊断当天予中药五味消毒饮加四妙丸加减,处方组成:金银花3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0g,苍术10g,薏苡仁10g,牛膝6g,生地15g,丹皮10g,生甘草6g。嘱其抬高患肢,继予静点阿奇霉素配合外用皮炎平治疗。患者第2天体温降至36.6℃,自诉乏力减轻,右足及右臁骨部红肿热痛未有好转。连续口服中药3天,乏力明显好转,右足及右臁骨部红肿热痛仍无明显好转,遂在中药口服基础上加予中药外用治疗,外用处方组成:薄荷冰3g,青黛10g,石膏20g,芒硝30g。研细末局部外用,12小时更换1次,绷带轻微包扎。中药外用后第2天患肢皮温及皮色明显恢复,肿痛减轻,可见皱纹。连用3天后患肢皮温皮色基本正常,灼痛消失,仅存右外踝可凹性水肿。
讨论:流火多由血热火毒发于下肢为患。该病多挟湿热,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兼利湿。中药汤剂予五味消毒饮加四妙丸加减,方中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紫花地丁、蒲公英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黄柏清热燥湿,善除下焦之湿热;苍术、薏苡仁健脾利湿,阻断湿热之源;牛膝引药下行;生地、丹皮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两方合用后,内火大消,但局部湿热蕴结,郁阻肌肤,患肢症状缓解不明显。在内服基础上加外用药治疗,方中薄荷冰味辛性凉,清解热邪,透散郁于肌肤之热;青黛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效,乃外用药中凉血解毒之良药;芒硝咸苦,性寒,外用清火消肿,以退局部湿热;石膏辛、甘,其性大寒,外用助上述药物清热解毒之功。此方清热透表,解毒消肿,配合内服汤剂内外兼治,收效奇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丹毒 清热解毒 利湿消肿 中药外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高胆红素症的中医辨证施治 下一篇:经方治疗舌咽痛如针刺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