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理论 --> 五脏--肾

五脏--肾

肾的实体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素问·脉要精微论》称:“腰者,肾之府。”《灵枢·本藏》记述了肾的形态大小、位置高下偏正、质地坚脆与发病的关系。

肾的实体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素问·脉要精微论》称:“腰者,肾之府。”《灵枢·本藏》记述了肾的形态大小、位置高下偏正、质地坚脆与发病的关系。《难经·四十一难》载“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明·赵献可《医贯》详论肾之位置、形态曰:“肾有二,精所舍也。生于脊膂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有黄脂包裹,里白外黑,各有带两条,上条系于心包,下条过屏翳穴后趋脊骨。”其所述与现代解剖学之肾脏所指明显为同一脏器。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主水和主纳气。《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已确立了肾主藏精之功能。由于肾藏“先天之精 ”,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的主水功能,亦由《内经》提出。《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主纳气的理论渊源于《内经》有关肾与喘关系的诊疗实践总结,虽然《难经·四难》以呼吸与脉象关系为依据,提出了“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的诊察内脏病证的诊脉方法,但却为后世医家倡立肾主纳气的理论提供了可能的思路。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明确提出:“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藏。”其后,历代医家承流扬波,进一步发展完善了肾主纳气的理论。肾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通于冬气;在体合骨,开窍于耳与二阴,其华在发,在液为唾;肾舍志,在情志为恐。其经脉为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一)肾的生理功能

1.主藏精

肾主藏精,是指肾具有摄纳、贮存、封藏先后天之精的作用。肾对先后天之精的闭藏使精藏之于肾,促进肾精的不断充盈,防止其从体内无故流失,为精在体内充分发挥生理效应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精的含义和分类: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形精微物质,是生命之源。《素问·金匮真言论》云:“精者,身之本也。”人体之精,根据划分前提之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就其所涵盖范围而言,可分为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广义之精,泛指维持生命活动的所有有形物质,既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又包括从饮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微及其化生的血、津液等。如清·周学海《读医随笔》说:“精有四:曰精也,血也,津也,液也。”狭义之精,是指生殖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即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始物质,也包括机体发育成熟后自身形成的生殖之精。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文中的“精气”,即指此而言。就精的来源而言,可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指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遗传物质。《灵枢·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本神》谓:“生之来,谓之精。”因其与生俱来,常先身生,故称为先天之精。后天之精,是指人出生之后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生理活动过程中化生的精微物质。《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肾中所藏之精,包括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后天之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作用;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之精化生元气的活力资助,才能不断摄入和化生。二者在肾中融为一体,以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殖能力。故何梦瑶《医碥》谓:“精者,一身之至宝,原于先天而成于后天者也,五脏俱有而属于肾。”

(2)肾藏精的机理:肾对精的闭藏,主要依赖于肾气的封藏摄纳,也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因

|<< << < 1 2 3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  肾的生理功能  肾的生理特性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五脏--肝        下一篇:阴阳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体现

>> 返回中医理论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