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发泡疗法 --> 发泡疗法要重视辨证论治

发泡疗法要重视辨证论治

发泡疗法是把药物敷贴于体表一定部位,虽比内治法安全稳妥,但在具体应用时,也必须辨证论治,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使用发泡疗法时,必须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理论来指导,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方能达到治疗目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治疗原则,发泡疗法亦不例外。一般来说,外治皆本内治之理,它与内治疗法一样,必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严格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因而内治辨证的一般原则、步骤、方法、基本内容和要求都适用于发泡灸疗法。清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并强调:“《灵》《素》而下,如《伤寒论》《金匮》以及诸大家著作,不可不读……通彻之后,诸书皆无形而有用,操纵变化自我,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反对把发泡疗法看成可以简单行事、脱离理论而操作的盲目实践的观点,而是以内治与外治的医学原理相互贯穿,掌握“治病求本”的最重要原则,才能灵活应用而有疗效。因而,外治要“先辨证次论治次用药”,并明确指出辨证有五:“一审阴阳,二察四时五行,三求病机,四度病情,五辨病形,精于五者,方可辨证分明。一从而把明阴阳、察四时五行、求病机、度病情、辨病形等视为外治法必须遵循的原则。“理通则治自通”。“辨证”就是分析疾病的矛盾特性,就是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全面了解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然后进行分析综和归纳,弄清疾病发生的原因、部位、性质、轻重程度、范围大小及其发展趋势,从而确定疾病的实质。“论治”就是根据对疾病本质的认识,结合患者所处的环境及个体的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制宜以选择适当的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

发泡疗法是把药物敷贴于体表一定部位,虽比内治法安全稳妥,但在具体应用时,也必须辨证论治,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虚实不明,寒热不辨,表里混淆,阴阳不分地使用发泡疗法,不但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反会有碍疾病的康复,甚至导致病情恶化,这是应该特别注意的。故吴师机说:“外治之法,间有不效者,乃看证未的,非药之不效也。”所以,在临床上使用发泡疗法时,必须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理论来指导,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方能达到治疗目的。

(一)辨寒热

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由于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所以,辨病之寒热,实际上就是辨阴阳之盛衰。辨别疾病的属寒属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在指导临床治疗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咳嗽,有寒咳、热咳、虚寒咳嗽和虚热咳嗽的不同,因而临床使用发泡疗法时,选用的药物也有不同。寒咳可用白芥子30克,白芷轻粉各9克,共研为细末,适当加蜂蜜调和成寒咳药饼,敷于肺俞风门中府。热咳用大蒜30克,栀子桃仁各12克,杏仁胡椒、二丑7粒,共捣如泥,加4个鸡苦胆汁调成热咳膏,分别敷于双侧肺俞、双涌泉穴。虚寒咳嗽可用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沉香干姜洋金花各10克,非那根25毫克,樟脑适量,用生姜汁调成咳喘膏,敷贴肺俞、大椎命门等穴。而虚热久咳用鱼蒌贝膏天灸肺俞、大杼后溪,其组方是鲜鱼腥草30克,瓜蒌大者1枚,贝母50克,青黛15克,蜂蜜120克。发泡药物的辨证选择对提高临床疗效十分重要,临床医生也非常重视。刘长安等在《张氏医通》白芥子涂法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去延胡索,加洋金花增强平喘作用,加少量麝香增强透窜力,但本法仅对虚寒型效果较佳,对冬天喘轻而夏日喘重者,则改以冰片,去麝香,认为可提高疗效。张其源贴敷治疗哮喘172例,分虚寒与痰热两型选药,虚寒证选用麻黄桂枝、细辛、五味子、杏仁、远志黄芪、白芥子、甘遂,姜汁调末和丸敷之,以温肺化痰、平喘止咳;痰热证选用麻黄、杏仁、石膏黄芩桑白皮、白芥子、甘遂,猪胆汁调末和丸敷之,以清热宣肺、止咳平喘化痰,总有效率为89.6%。

(二)审清虚实

辨虚实是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是指正气不足,实是指邪气太盛。《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辨证,是辨别病体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也不太盛;实证反映邪气太盛而正气尚未虚衰,邪正相争剧烈。辨别疾病的虚实,了解病体邪正的盛衰,为确定采用补虚扶正或泻实祛邪的治法提供依据。如以妇女带下为例,湿热带下可用白芥子(炒)、白鸡冠花(醋炙)、白果仁、白胡椒、白术各3克,灶心土30克,车前子15克,先将灶心土炒至褐黑色,继之将诸药研末,倒入炷心土中同炒片刻,再将白酒适量注入烹之,做成饼天灸神阙隐白穴,以祛湿止带。而虚寒性带下可用大蒜、硫黄丁香各18克,麝香3克,杏仁适量,朱砂少许,制成药丸,敷贴于神阙、肾俞、隐白、脾俞,以达温经止带的目的。

(三)分清表里

表与里是相对而言的,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经络属表;脏腑气血精髓属里。分清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的纲领。分清表里的目的,主要是明确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病理变化的趋势。分清表里,在发泡疗法治疗疾病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以发热为例,外感发热,头胀痛,咳嗽,咯痰黄稠,可用大蒜、葱白各15克,淡豆豉15克,连翘7.5克,薄荷5.克,做成膏状,敷贴于大椎、风池和神阙,以清热解表、宣肺止咳。而阴虚内热,五心烦热,干咳久咳,可用白芥子30克,瓜蒌(大者)1枚,贝母50克,清黛15克,蜂蜜120克,做成膏状,贴敷肺俞、大杼和膏肓,日日易之,虚热自退,以达清虚热、止咳嗽的目的。

(四)察标本

标本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种主次的关系。临床上常用标本关系分析病症主次,以确定运用发泡疗法的步骤。在一般情况下,治本是一个根本法则,但在某些情况下,标症甚急,可能危急患者生命时,则应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治其标病,后治其本病。如妇科的崩漏病,可用吴茱萸、食盐各等份,用黄酒少许调匀,制成药饼,分别敷在神阙、隐白、脾俞穴上,外加胶布固定,并用艾条点灸30—45分钟。每日1次,灸至崩漏停止为度。但在出血过多时,不可仅拘泥于使用发泡疗法,若出血不止,应采用其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若长期出血不止或老年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发泡疗法  辨证论治  药物敷贴  辨寒热  审清虚实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发泡疗法的选穴方法        下一篇:发泡疗法常用的剂型

>> 返回发泡疗法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