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特色 --> 小儿捏脊 --> 捏脊疗法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捏脊疗法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捏脊的手法除了作用于局部皮肤、皮下组织外,亦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相应的影响。

捏脊疗法的实施,主要是手法对脊背部的作用。我们知道,脊柱既是支撑人体的骨性主干,又是脑脊髓通向躯体各脏器组织发出神经根的地方和通道。捏脊的手法除了作用于局部皮肤、皮下组织外,亦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相应的影响。

(1)捏脊疗法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捏脊时手法的刺激通过神经的传递,传人大脑皮层,加强了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使兴奋和抑制过程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如失眠主要是由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衰弱、相对兴奋性增强所致,捏脊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系统加强抑制,降低其兴奋性,使兴奋抑制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失眠也就由此而痊愈。有人曾对捏脊对十二经原穴的电阻变化及对失眠的治疗进行了实验,证实了上述说法的科学性。捏脊并加重点按相应的背俞穴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经过大脑皮层的分析调整以后,再通过支配相应脏腑的神经传至脏器,使脏器产生相应的变化,促进脏腑组织的功能得到恢复或加强。手法的刺激还可对大脑皮层产生干扰,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反射。如捏脊止痛,当疼痛的信号传人大脑中央后回.这个信号可以被来自别处而到达大脑同一部位的第二个信号冲动(如捏脊产生的刺激信号)所抑制,当捏脊所产乍的酸、胀、重麻感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皮层,并和疼痛信号同时在中枢皮质内相互干扰,其结果是导致痛觉信号减弱、降低,直至消失,达到镇痛的目的。捏脊还可以通过大脑皮质、丘脑的影响,促使中枢系统本身各部神经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和活动功能的锻炼,使病变的神经肌肉组织得到恢复。

(2)捏脊疗法对周围神经的调节

背部是脊髓向外发牛周围神经根的地方,除神经外,脊背部分布着众多的神经干、神经节等,这些神经支配着人体的脏腑、组织。体表脏腑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是内脏病变在体表有所反映:二是刺激体表的一定部位对内脏功能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痛觉。如胆道发生病变时,右肩部常出现牵涉性疼痛。脏腑病变也可在皮肤上出现过敏区及反应物,如可在相应的穴位上摸到皮下结节、压痛点等,此即是治疗时常常选用的阿是穴:有时也可因脏腑病变引起皮肤色泽、温度变化,出汗、肌肉痉挛等现象。

刺激体表的一定部位,对内脏的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是通过躯体..内脏反射通路来进行。这种通路既可是通过脊髓直接到脏器,也可通过脊髓到大脑皮层,再下传至脏腑:或者手法从体表直接对脏器的刺激。捏脊手法的轻重对脏腑功能的影响也不同,较柔和的连续性刺激有兴奋周围神经的作用,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急速较重且时间较短的刺激可以兴奋中枢神经,但对周围神经却有抑制作用。当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而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占优势。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可以根据这一特性采取不同的手法,对不同的病理变化作出相应的治疗。

文献报道举例:

如治疗小儿哮喘。

治法:捏脊配合小儿推拿

开始施术时可用较轻的手法在背部按摩,至皮肤有热感,然后转用捏脊手法,从长强捏至大椎穴,用常规捏法,在捏第二遍时,捏至肺俞、定喘、肾俞脾俞等背俞穴时重捏提一两次,随捏随提。手法可逐渐加重,这样平喘效果较捏脊疗法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好。其原理是:开始施术时用轻柔手法刺激周围神经,增加其传人的兴奋性,提高传人神经的传导性能,又可提高周围组织对手法的适应性。以后手法逐渐加重并重提相应的背俞穴,使周围神经的兴奋性受到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从而使气管痉挛得到缓解,分泌物减少,哮喘得到控制。

又如治疗胃下垂。

治法:捏脊配合胸腹按摩。

患者俯卧,术者先用轻柔手法对脊背部按摩,然后用捏脊法作长时间较缓柔的捏拿推捻,可重点提脾俞、胃俞。然后仰卧,从下向上对腹部作波型揉捏。因为长时间轻柔的手法刺激可使交感神经中枢受到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提高,胃肠活动增加,平滑肌张力增高,胃下垂逐步得到缓解。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捏脊疗法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捏脊疗法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下一篇:捏脊疗法与阴阳气血的父系

>> 返回小儿捏脊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