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症状大全 --> 妇科症状 --> 经行发热

经行发热

经行发热,是妇女每值经期或经前出现发热,经后则退的症状。

【概念】

经行发热,是妇女每值经期或经前出现发热,经后则退的症状。经行时偶然一次发热者,不属本症讨论范畴。《济阴纲目》称“经病发热”。本症首见于《陈素庵妇科补解》.《医宗金鉴》、《妇科要旨》等均有论述。

【鉴别】

常见证候

肝郁化火经行发热:经前或经期低热,经后即退,月经先期,量多色紫质稠,或行经时间延长,胸闷胁胀,心烦,头晕,或面红目赤,或口苦咽干,舌质偏红,苔薄或黄腻,脉弦数。

阴虚火旺经行发热:平时低热缠绵,经行热势升高,月经大多超前,量少色黯红,心中烦热,口干咽燥,头晕目眩,形体消瘦,舌红苔薄,脉细数。外感风寒经行发热:每届经前或经期,发热恶寒,周身疼痛,头痛鼻塞,月经量少色淡,小腹隐痛,舌淡苔薄白,脉浮缓或浮滑。

外感风热经行发热:每届经前或经期,发热不恶寒,鼻流清涕,头痛且胀,口渴咽痛,月经先期而至,经量稍多,色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胞官瘀血经行发热:经前或经期低热,月经量少,色褐质稠,少腹疼痛拒按,或痛如针刺,或腰强难以转侧,面色黯黑,失眠多梦,口干不欲饮,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涩。

气血两虚经行发热:经行微热,月经先期,量多色淡,心悸少寐,面目虚浮,头晕眼花,倦怠神疲,舌胖嫩,苔薄,脉细略数。

鉴别分析

肝郁化火经行发热与胞官瘀血经行发热:二者均为实热证。但病因、病机有所不同。肝郁化火经行发热多因内伤七情,肝失条达,郁久化火,复值经期冲气旺盛,气火内燔,而发本症。其临床表现,多在经前或经期发热,伴有胸胁胀痛,心烦头晕,舌质偏红,脉弦数等,治宜玩肝解郁,清热调经,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胞官瘀血经行发热多因产后恶露未净,或经血未尽,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致瘀血滞于胞富,久而化热,行经之际,气血乖违,营卫失和而引发本症。多见经行低热,月经量少,色褐质稠,少腹疼痛拒按等。治宜活血化瘀,清热调经,方用莪术汤加减。

外感风寒经行发热与外感风热经行发热:二者均属为风邪乘袭而致。多因素禀气弱,经行之际,气血更虚,外邪乘虚而入引起发热。前者为风寒之邪引起,故临床表现为风寒表证,如发热恶寒,头身痛,鼻塞等,治宜祛风调经,方用桂枝四物汤加荆芥;后者为感受风热之邪,故出现发热不恶寒,头胀痛,鼻流清涕,口渴咽干等风热表证的症状,治宜清热调经,方用银翘散加减。

阴虚火旺经行发热与气血两虚经行发热:二者皆为虚证。阴虚火旺经行发热,多因素体阴虚,或经行过多,或大病久病耗伤阴血,致阴血不足而生内热,经行之际,血注胞宫,营阴愈虚,而发本症。证见低热绵绵,午后较甚,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心中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调经,方用加味地骨皮饮;气血两虚经行发热常因素体亏虚,或劳倦思虑伤脾,或久病失养,气血虚弱,经行之时,气随血泄,其气亦虚,气血阴阳失调,而令发热。证见经行低热,面目虚浮,头晕目花,心悸怔忡,月经色淡,舌胖苔薄,脉细等症状。治宜益气养血,方用八珍汤加减。经行发热,一般属于内伤者多,即使有外感表证,也是在内伤的基础上,风邪乘虚而入所致。其主要病机是营卫气血失调,因此,治疗应慎守病机,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本症还应注意饮食、精神方面的调养,气血充实,精力充沛,自无发热之患。

【文献别录】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经行发热时潮热,经前血热经后虚,发热无时察客热,潮热午后审阴虚。”

《济阴纲目·论往来寒热》:“经水适来适断,或有往来寒热者,先服小柴胡,以去其寒热,后以四物汤和之。”

《济阴纲目·论经病发热》:“经前潮热,血虚有滞,逍遥散加牡丹皮桃仁、元胡索。经后潮热者,血虚有热,逍遥散去柴胡换地骨皮加生地黄。”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经行发热  经病发热  肝郁化火  阴虚火旺  外感风热  气血两虚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经行头痛        下一篇:胞衣不下

>> 返回妇科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