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症状大全 --> 外科症状 --> 下肢生疽

下肢生疽

下肢生疽,是指发生于股、胫、膝、踝处的,早期肿痛,无红热,后期溃破的症状。

【概念】

下肢生疽,是指发生于股、胫、膝、踝处的,早期肿痛,无红热,后期溃破的症状。

本症在古代医籍记载中,有“附骨疽”、“咬骨疽”、“多骨疽”、“朽骨疽”、“股胫疽”、“穿踝疽”,近代有“附骨痰”、“鹤膝流痰”、“穿拐痰”等称谓,发生在下肢骨及关节属阴证疾患者,均属本症讨论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湿热阻滞下肢生疽:多见于儿童。发病部位以胫骨为最多,其次为股骨。起病急,先有全身不适,寒战,高热,口干,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滑数。发病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继则患肢疼痛彻骨,而后出现皮肤微红,微热。患处溃破后出脓,初多稠厚,渐转稀薄,脓水淋漓,不易收口而成漏管。在患处常可摸到骨骼粗大,高低不平,疮口朽骨流出。

风寒湿凝滞下肢生疽:多发于儿童。发病部位同前,初起即有恶寒,发热(亦有少数病例初无寒热),舌苔白腻,脉紧数或迟紧。患肢筋骨隐隐作痛,不红不热;继则痛如锥刺,如皮色泛红,即可溃破,舌苔转黄腻,脉滑数。

肾精亏虚下肢生疽:多发于儿童及青年,患者常有肺痨史。初起外部无明显病变,仅觉患处隐隐疫痛;继则关节活动障碍,病变后期肿处溃破,时流稀脓,久则疮口凹陷,周围皮肤紫胀,形成漏管,不易收口,患肢肌肉萎缩。病久可见全身症状:气血两亏者日渐消瘦,精神委顿,面色无华,畏寒心悸,失眠,盗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或虚大;阴虚火旺者午后潮热,口燥,咽干,食欲减退,或咳嗽痰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鉴别分析

湿热阻滞下肢生疽与风寒湿凝滞下肢生疽,均为附骨深部溃脓,毒气深沉,但两者病因及早期症状各有不同,湿热阻滞下肢生疽多因疔疮、或伤寒、麻疹等病后,余邪未清,湿热内盛,其毒深窜于里,留于觞骨,以致经络被阻,气血不和;或由于外来跌打损伤,局部骨骼受损,又因感受毒邪,瘀积化热,以致经络阻塞,凝滞筋骨而生本症。而风寒湿凝滞下肢生疽多平素体虚者,卫气不固,或因露卧风冷,或因浴后乘凉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阻于筋骨之间,气不宣行,阴血凝滞而成。辨证要点:湿热阻滞下肢生疽,初起患肢疼痛彻骨,1—2日内即不能活动,而后出现皮肤微红,微热,肿和骨胀均明显,化脓时间约4个月左右,治宜清热化湿,行瘀通络,可用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加减,另吞醒消丸。风寒湿阻滞下肢生疽,初起患肢筋骨隐痛,不红不热,肿和骨胀均不明显;继则痛如锥刺,患肢不能屈伸转动,化脓时间约1—3个月。初起具有表证者,治宜解表发汗,可用荆防败毒散;无表证者,宜温经散寒,祛风化湿,可服独活寄生汤。

湿热阻滞下肢生疽和风寒湿凝滞下肢生疽与肾精亏损下肢生疽相比较,三者虽同属阴疽,但病因、症状以及预后均有不同。前两证,乃由湿热余毒或风寒湿邪以致筋骨间气血凝滞,大多发于长骨,很少见于关节,且起病快,初起即有寒热,或局部肿胀,或疼痛甚剧,化脓亦较快。而后证,多因先天不足,加之儿童骨骼柔嫩,或有损伤,则气血失和,痰浊凝聚留于骨骼而致;青年人多因房劳过度,或带下,或遗精,以致肾精亏损乃本证之因,虽亦大多附骨而生,但好发于骨关节间。辨证要点:初起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均不明显;化脓时间更为缓慢,约半年至1年以上。溃后脓水清稀,每夹有豆腐脑样物。初起治宜益肝肾,补气血,温经通络,散寒化瘀,可用阳和汤;中期治宜扶正托毒,可用托里散;后期气血两亏者治宜补气养血,可用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阴虚火旺者,治宜养阴清热,可用大补阴丸合清骨散。

【文献别录】

外科正宗·多骨疽》;“多骨疽者,由疮溃久不收口,乃气血不能运行至此,骨无荣养所致。细骨由毒气结聚化成,大骨由受胎时精血交错而结,日后必成此疽也。”

《外科正宗·穿踝疽》:“穿踝疽,乃足三阴湿热下流停滞而成,……有头者属阳,易破;无头者属阴,难溃。”

《外科大成·股部》:“附骨疽,生大腿外侧。咬骨疽,生大腿内侧。肿下而坚者,发于筋,乃阴寒入骨之病也。”

《疮疡大全·附骨疽门主论》:“冯鲁瞻日:一切附骨疽症皆起于肾,肾主骨,治宜温补肾气,骨得阳和则肿硬自能水解矣。”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下肢生疽  附骨疽  咬骨疽  多骨疽  朽骨疽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臁疮        下一篇:臀部痈肿

>> 返回外科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