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症状大全 --> 眼科症状 --> 目羞明

目羞明

目羞明是指每遇明亮场所,眼睛痛涩,畏避难睁的症状。

【概念】

目羞明是指每遇明亮场所,眼睛痛涩,畏避难睁的症状。

目羞明是常见于内外障眼病中的症状之一。虚证实证中俱可见。因此对目羞明的辨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辨其寒热虚实,气血阴阳,以正确指导治疗。

羞明俗称怕光。有一部分眼病中,患有后极部白内障,对经瞳孔进入眼底的光线能遮挡一部分,不同程度的影响视力,特别是中午强光下视力较差,近黄昏时视力反而清楚一些。此类不属本症讨论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风寒羞明:双目发赤微痛而涩,眵多如糊,羞明畏热较轻,眼睫成纽,眉头肿胀,恶风寒,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羞明:目羞明涩痛,白睛红赤,眵少泪多,身热或有恶风,或先患一眼而后累及双眼,具有传染性,老幼相感,同时发病,在“天行赤眼”中常见。

气虚风热羞明:目赤羞明,痛涩难开,眦角发紧,迎风流泪,久视昏花。身有微热,自汗出。舌淡,脉细而数。

气阴两虚羞明:视物昏花,干涩不舒,目喜垂闭,羞明怕热均较轻,白睛轻度赤痛,头晕耳鸣,口干咽燥,大便溏薄,四肢畏寒。舌苔薄白,脉细。

鉴别分析

风寒羞明:风寒之邪,侵袭皮毛,内合于肺,肺卫不和,故恶风畏寒,鼻塞流涕,肺主气.肺之精腾为白睛,肺气郁滞,脉络受阻,故目赤微痛而涩,羞明怕热,不敢睁眼。治宜辛温解表,佐以活血行瘀,方用明目细辛汤。

风热羞明:目为火户,易感热邪,火热炎上,目窍先患为灾,火热甚则为毒,风火相扰致害更甚,故患者疼痛羞明,目赤流泪较重,且多累及双眼具有极强传染性,不分老幼相染为特征。治宜祛风清热解毒,方用银翘散加减。

风寒羞明与风热羞明:两者均有风邪,一为风寒束表,故羞明日赤较轻,有恶风畏寒,鼻塞流涕等风寒表症可辨。另一为风热所感,甚者可化为风毒为害,羞明目赤疼痛流泪较重,并具有传染性为特征。

气虚风热羞明:气虚则腠理不固,风热感客,上乘目窍。故目赤恶日,涩痛难开,眦角发紧,不耐久视,枧久则昏花,乃素体气虚,目失濡养,光华不足,复感风热外邪所致。治宜益气扶正,疏邪清热,方用连翘饮子。

风热羞明与气虚风热羞明:前者为风热所犯无体虚之内因。后者体弱气虚,腠理不固,风热乘虚而入所致。赤痛羞明较轻,兼有不能久视,微热自汗等表现。

气阴两虚羞明:气阴亏损,不能上充清窍,故视物昏花,目喜垂闭,耳聋或鸣;津液不足.口干咽燥。水不涵木,木火侮金,心火上炎,故白睛赤痛,羞明怕热。治宜益气养阴,清热降火,方用滋阴地黄丸。如大便溏薄,四肢畏寒,乃气虚阳衰,失于温煦。治宜益气温阳,方用平气和衷汤。

气虚风热羞明与气阴两虚羞明:均有气虚之内因,为其共同点,但前有风热症,为虚实挟杂之候,后者除有气虚之外,还有阴虚表现,甚者可致水不制火,虚火上炎,可见头晕耳鸣.目干涩不爽,口干咽燥等症;气虚甚者可致阳气不足,症见大便溏薄,四肢畏寒。

羞明为眼科常见症状之一,但有虚实之辨。因暴发而羞明者,必见赤肿而涩,不敢睁眼,属实证。久病气血两虚,或阴阳俱损,不能运精养目,虽无赤痛流泪等症,然亦羞明畏避。所以《证治准绳·七窍门》说:“怕热无不足之证,羞明有不足之证。若目不赤痛而畏明者,乃不足之证,为血不足,胆汁少而络弱,不能运精华以敌阳光之故。”可供辨证参考。

【文献别录】

《目经大成》:“怕热羞明:此目于明亮之处,则痛涩畏避而不能开。……然又有一说:暴发而怕热为有余,羞明与久患为不足,若不痛无泪而致乃血虚。血虚则胆汁必少.而肾气亦弱。所谓真元败,厥目喜垂闭,讵能运精华以敌阳光。治法,暴病抑青丸.久病滋阴地黄丸,不痛无泪,平气和衷汤,倘兼有他症,须对症候脉,再思而后处方。”

《审视瑶函·前贤医案》:“丹霞朱僧氏代章宗出家,既病三阳畜热,常居静室,不敢见明,明则头疼如锥,每置水于头顶上,不能解其热,历诸医莫能辨其病,后治之七日而愈。其法用汗吐下之法而已,后用凉物清镇之,平复如故。

《眼科金镜·羞明症》:“一小儿自生患羞明症,八岁不能见日光灯火,就畏惧。就予治疗,见其面白体弱.目无光彩,乃先天不足,精血亏损之症。……服助阳和血之齐iJ十余付,始在日中游玩,渐愈矣。”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目羞明  眼睛痛涩  风寒羞明  风热羞明  气虚风热  气阴两虚  目经大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目畏热        下一篇:目痒

>> 返回眼科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