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肾虚 --> 肾虚中医药调理 --> 益智仁为补肾防衰的良药

益智仁为补肾防衰的良药

益智仁味辛、性温,气味芳香,归脾、肾两经,尤其长于温摄肾气、补肾助阳、固精编尿,临床上常用于治遗精、夜尿频多之症,它兼能温脾止吐、止泻,故也用于治疗寒性胃痛,脾虚吐泻、口淡多涎、心悸、饮食减少等症。

益智仁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益智的果实,说到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家财万贯的员外,年过半百才得一子,取名叫来福。来福自小体弱多病,头长得特别大,又流口水,而且行为反应迟钝,呆滞木讷,同时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每天都尿床。晃几年过去了,来福一直少言寡语,记性特别差,长到10岁了还不会数数,数到后面就忘记‘前面,为了给儿子治疗,周边的名医都请遍了,结果什么原因都查不出,病情也没有好转。

有一天,一个老道云游到此,听员外讲完了孩子的情况后,便告诉员外说:“离此地八干里的地方有一种仙果,可以治好孩子的病。”并在地上画了一副画,画中足一棵小树,小树叶子长得像羌叶,根部还长着几颗榄核状的果实,画完之后老道便走了。员外为了医好几代单传的儿子,决定亲自去寻找仙果。历经了千辛万苦员外终于找到了老道所说的那种植物,员外从那颗树上摘了满满的一袋果实就踏上了返回之路。南于员外所带食物已经耗尽,沿途又人烟稀少,他每大吃10颗仙果充饥,奇怪的是他觉得自从吃了那仙果后记性越来越好,来时的路在他的脑海里异常清晰,而且精力也十分旺盛,很快便同到了家中。

来福吃了员外摘回的仙果后,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强壮,而且变得开朗活泼、聪颖可爱,与以前相比判若两人,在18岁那年他去参加科举考试,结果金榜题名高中状元。人们为了纪念改变他命运的仙果,便将仙果取名为“状元果”,同时也由于它能益智、强智,使人聪明,所以又叫它益智仁。

益智仁的补肾作用

益智仁味辛、性温,气味芳香,归脾、肾两经,尤其长于温摄肾气、补肾助阳、固精编尿,临床上常用于治遗精、夜尿频多之症,它兼能温脾止吐、止泻,故也用于治疗寒性胃痛,脾虚吐泻、口淡多涎、心悸、饮食减少等症。

益智仁能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悦色延年,提高记忆力,而且是“久服轻身”的一味补肾防衰良药。常配伍金樱子覆盆子山茱萸治遗精、滑精,配葛根肉豆蔻治脾肾虚泄,配十姜、丁香治胃寒呕吐,多诞,配川乌干姜治伤寒阴盛,心腹痞满、呕吐泄痢、手足厥冷。

著名的缩泉丸就是由乌药、益智仁、山药三味中药组成的,对膀胱虚寒、小便频数、遗尿不止等病症可以起到温肾祛寒、缩尿止遗的作用,也可用于治疗脾肾虚寒所致的口流涎唾。儿童夜尿严重者,用益智仁加胡椒放人猪小肚里熬汤喝,效果也很好。

益智仁温而不热,暖而不燥,补而不峻,涩而不泄,有一缓和之性,很适合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和体质虚弱者作为健脑益智、延缓衰老和益寿延年之品服用。

使用方法有窍门

益智仁盛产于海南,在民间被广泛应用。用益智仁拌米制成的益智粽,既是一种美味小食,义可温脾肾以摄诞、涩精。相传晋安帝时,广州刺史卢循将益智仁拌米制成益智棕,馈赠给刘裕,刘裕回敬以“续命汤”。

将益智仁、猪肚、瘦肉、茨实、薏苡仁、莲了、补骨脂红枣、马蹄、红萝卜、熬成益智猪肚汤饮用,可健脾胃、益心肾、补虚损,用于治疗不思饮食、泄泻日久,或心烦口渴、心悸失眠,或胃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尿增多,对胃、十二指肠溃疡也有疗效。

《局方》益智散中说,如果出现腹胀、腹泻的情况,可以用益智仁100克,水煎取浓汤服下,数天便可治愈。

对处于更年期的妇女来说,喝益智仁粥可以治愈更年期综合征。取益智仁5克、糯米50克、细盐少许。将益智仁研为细末,再用糯米煮粥,然后调入益智仁末,加细盐少许,稍煮片刻,等粥黏稠后就分早、晚服食。

居家使用注意事项

肾主纳气,肾虚则不能纳气,又主五液,涎乃脾之所统,脾肾气虚,二脏失职,是肾小能纳,脾小能摄。益智仁有敛摄脾肾之气的功效,所以可以治疗遗精虚漏、气逆呕吐,肾气虚寒、泄泻及小便余沥等肾气不固之症。但如果呕吐足由于热而小足因于寒、气逆是由于怒而不是因于虚、小便余沥是南于水洞精亏内热而不是由于肾气虚寒、泄泻是由丁湿火暴注而不是由十气虚肠滑造成的,都应慎用益智仁。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益智仁为补肾防衰良药  肾虚中药调理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菟丝子通补心、肝、肾        下一篇:沙苑子为补肾益精之品

>> 返回肾虚中医药调理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