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肾虚 --> 肾虚中医药调理 --> 菟丝子通补心、肝、肾

菟丝子通补心、肝、肾

菟丝子具有补养肝肾、益精明目、健脾止泻,延年益寿之功效。菟丝子柔润多液,不温不燥,补而不腻,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药物,很多长寿成药都舍有菟丝子的成分。

菟丝子是一种寄牛性植物,据说发现它有药用功效的是一个并不懂药理的长工。

很久以前,有一个员外,他雇了一个长工为他养兔子。这个员外非常喜欢兔子,于是长工也倍加小心生怕兔子有个什么闪失。可是越是担心什么事情发生,到最后这件事情往往就会发生。有一次,长工在喂养免予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兔子的脊骨弄伤了。长工非常担心财丰怪罪下来,也不敢将这件事情告诉财主。为了不让财主发现兔子受伤了,他就将受伤的兔子丢到了豆苗地里。他原本以为兔子会因此而死掉,数天后当他去豆苗地罩一探究竟的时候,却发现兔子不但没有死,而且伤也完全好了。为了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长工又故意将另外一只兔了弄伤放到了豆苗地里。他细心观察发现,受伤的兔子经常啃食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不久兔子的伤就好了。长工猜想,应该是黄丝藤治好了兔子的伤。于是,他便用这种黄丝藤煎汤给他患有腰伤的父亲喝,没多久他父亲的腰伤也被治好了。为了见证此药的疗效,他又让其他的腰痛患者服用,也具有较好的疗效。后来长上便辞去了养兔的活计,当上了专治腰伤的郎中,并把这种能治腰伤的黄丝藤叫做“兔丝子”。因为此药为一种草药,因此后人就将其改名为“菟丝子”。

从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菟丝子有“续绝伤、补不足、益健人”之功。

菟丝子具有补养肝肾、益精明目、健脾止泻,延年益寿之功效。菟丝子柔润多液,不温不燥,补而不腻,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药物,很多长寿成药都舍有菟丝子的成分。

菟丝子的补肾作用

菟丝了以种子入药,性温,味甘,归肝、脾、肾经,具有补养肝肾、益精明目、健脾止泻,延年益寿之功效。菟丝子柔润多液,不温不燥,补而不腻,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药物,很多长寿成药都含有菟丝子的成分。

菟丝子与鹿茸枸杞子、附子巴戟天等配伍使用能温肾阳;与山萸肉、熟地黄五味子等配伍使用可滋肾阴,所以常于肾虚腰痛耳鸣、阳痿遗精,消渴,不育,淋浊带下,遗尿失禁等症,与车前子、熟地黄、枸杞子配伍使用,可以滋肾养肝明目;与茯苓、石莲子山药配伍使用可以健脾止泻。

《本草新编》中说:“菟丝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专用。”《(本草新编》还记载了一个治疗遗精、多梦的方子:用菟丝子150克、水10碗,煮汁3碗,分早、午、晚3次服完,能治疗遗精口因为这个病是心、肝、肾三经齐病,水火两虚所致的,而菟丝子正是补心、肝,肾的圣药,一味专用,没有掺入其他的药,所以能直入三经,起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使用方法有窍门

菟丝子的使用方法有很多,可以熬粥,可以泡茶,还可以外用,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就教给大家一些简单的用法。

用来熬粥的话,就取菟丝子6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口先将菟丝子研碎,放人沙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煎20分钟,去渣汁;再加入粳米后另加水及适量白糖,用文火煮成粥就可以了。此粥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功效,适合那些总是感觉腿脚软弱无力的人食用。

如果你是脑力劳动者,那就建议你用菟丝子泡茶喝,一次有10克就够了,不过要洗净、捣碎,再加点儿红糖。喝此荣可养肝明目、延年益寿。菟丝子茶对老年人便秘也很有疗效。如果将菟丝子和黑芝麻一起泡茶喝还能治老花眼,将菟丝子与黑芝麻碾碎,以3:1的比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过一些日子即可见效。

到了夏天,天气炎热,很多人会长热疹、痱子,尤其是小孩,额头或后背总是感觉痛痒难当,遇到这种情况别着急,菟丝子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找-一把鲜菟丝子草,用它搽身,保证你夏天都无忧无虑。

居家使用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阳强不痿及大便燥结者禁服。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菟丝子通补心肝肾  肾虚中药调理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紫河车为补肾益精的要药        下一篇:益智仁为补肾防衰的良药

>> 返回肾虚中医药调理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