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的问诊
肺胀是因咳嗽,喘、哮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虚损,导致胸中胀满,痰涎壅盛,上气咳喘,动则尤甚,甚则唇舌发绀,面浮肢肿,心悸为特征的疾病,本病的病因病机是久病引起肺脾肾功能失调,肺失宣肃则气滞,肾不纳气则气逆,脾虚则痰生。痰随气上逆面见咳嗽不已,胸中胀满;肺气郁滑,阻碍血行,肺气虚无力推动血脉,二者皆可致瘀,故见唇舌发绀,甚则心悸,脉绪代;痰水同源,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从阴化为饮为水,饮溢肌肤则为水肿。肺虚卫外不固,易反复感受外邪,诱使病情发作加剧。本病辨证多属本虚标实,以肺脾肾虚为本,以痰浊、水饮、瘀血、外邪为标,病理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和转化,因而病理演变复杂多端,病情缠绵而不易治愈。总的治疗原则为偏实者以宣肺降气,化痰活血,祛风为主;偏虚者以补肺脾肾为主;正气欲脱者,急当扶正固脱。《证治汇补·咳嗽》说:“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
西医的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性肺气肿儿现肺胀的临床表现时,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本病通过问诊有长期的慢性咳、喘、哮病史,临床出现咳、喘、痰、肿四大生症即可诊断。同时应询问咳、喘、痰、肿的程度,有无唇舌青紫。本病应与哮证、喘证相鉴别。哮证、喘证虽可见咳、喘、痰、胸中胀满,但不出现浮肿。哮证缓解期胸中胀消不舒多消除,而肺胀即侍祚缓解期,其胸中胀满、气短亦难以消除。
本病是以咳、喘、痰、肿为主症,应通过了解四大主症的性状及伴随的全身症状以辨其虚实寒热。如咳痰清稀量多,伴怒寒发热,身痛尤汗者为外寒内饮;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溲黄、便干者为痰热壅肺,气短自汗,声低气怯,面色晦暗,脉沉尺弱者为肺肾酌虚;而浮肢肿,四肢不温,冷汗自出者则为脾肾阳虚;神志恍惚或不清,痰声漉漉,面色青黑,四肢发凉为寒饮内闭;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赤谵语,喉间痰粘难出为痰热内闭。
(二)实证分型问诊
1.外寒内饮
问诊:恶寒发热,身痛无汗,咳逆喘促,膨膨胀满,咳痰清稀色白,口干不欲饮,舌苔白滑。
治法:解表化饮,止咳平喘。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2.痰热阻肺
问诊:咳逆喘息,气急胀满,烦躁面赤,痰粘稠色黄或自,不易咯出,目如脱状,渡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腻。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方用清气化痰丸加苏子、桑白皮、广地龙。若大便干加生大黄。
(三)虚证分型问诊
1.肺肾气虚
问诊:胸满气短,语声低怯.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动则喘甚,痰白有沫,咯吐不利,面色晦暗,形寒出汗,脉沉细。
治法:补益肺肾,降气平喘。方用人参蛉蚧散加减。
2.脾肾两虚
问诊:喘咳胸满,动则更甚,咳痰清稀,冷汗自出,四肢不温,面浮肢肿,甚则一身悉肿,少尿,面唇青紫。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方用真武汤合五芩散加减。紫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丹参。
(四) 闭证分型问诊
1.寒痰内闭
问诊:神志恍惚或不清,痰声漉漉,舌短卷缩,面色青黑,四肢发凉,六脉沉伏。
治法:温阳化痰开窍。方用三生饮加减,若有气虚欲脱者,参附汤加减。
2.热痰内闭
问诊:咳逆喘促,面赤谵语,烦躁不安,甚或昏迷.喉间痰鸣,舌强难言,舌质暗红,舌苔黄腻。
治法:清热涤痰开窍。方用涤痰汤加减,加服至宝丹。若肝风内动抽搐者,加服羚羊粉、钩藤;若唇甲青紫明显者,加丹参、红花。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肺胀问诊 问诊 实证 虚证 闭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