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中医学是大数据医学

中医学是大数据医学

源远流长的中医实践史是由许多个案组成的,而大数据正好可以反映中医治疗个案有效的特点,用来总结中医千年的临床实践一定会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

随着信息优化的日新月异,大数据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当代甚至被称为“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概念是穷举,要的是全体,所有个例都有效,中医就是大数据医学;循证医学要的是随机,个例无效,所以西医是循证医学。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学思维一定会发生大的变革,从“为什么”向“是什么”转变;随机小样本向全样本转变;精准性向模糊性转变;从随机小样本向全样本转变,因果关系向相关关系转变。中医就是最初的大数据的采集方式,望闻问切,全方位观察病人,涉及更庞杂的数据,不追求十分精准,但综合起来有实际效果。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体系,尽管从生物医学角度,中医现在还很难回答“为什么”,但是借助大数据的理念与技术方法,可以从调节人体健康状态的角度回答“是什么”和“怎么治疗”。“为什么”的问题,答案在于宏观,在于对世界本源的认识。

演绎法高于归纳法

长久以来,科学界使用“归纳法”来推理世界的本质,既先证据、后理论的模式。现有科学体系就是建立在“归纳法”基础之上的。然而,证据是有限的,有限的证据只能支撑一个理论在有限的范围内的正确性,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无法判断这个理论还是否正确。也就是说,从整个领域来看,科学家就无法证明一个理论始终在任何领域都正确。为此,科学界又提出了使用“演绎法”来代替“归纳法”,也就是“先理论、后证据”的模式。科学家根据现有的理论演绎推理出一个假说,这个假说必须是可以证伪的,然后对这个假说进行检验,如果当前的证据无法否定这个假说,那么就先采信这个假说,认为这个理论在其宣称的领域中都是可信的,直到找到证据来否定它。

经典中医采用的就是演绎法模式,先有理论,后又实践,而且至今尚未找到否定这个理论的证据。这可以说明“演绎法”是高于“归纳法”的认识方法。

反对中医的人喜欢拿“证伪”说事,却忽略了以下三个问题:

1. 证伪理论的提出者波普尔从来没说过“可证伪性”能被单独地用作划界,而只是一种建议;

2. 事实上任何的理论总是能构想出证伪的方法,只要它的对象是经验的。如阴阳五行等不可观测实体的存在不可证伪,然而它导出的经验事实,却是可被证伪的。

3. 后来的迪昂-蒯因命题,说明理论总可能事实上逃避证伪。而拉卡托斯也详细论述了“单个理论”如何无法被证伪的事实。

上面提到的迪昂-蒯因命题(Duhem-Quine Problem)是这样的:一个科学假设的“确证”和“否证”并非单独由观察实验结果来决定,而是依赖于观察结果与相关理论的整体关系。因此,当一个科学假设面临一个负面的观察结果的时候,并不一定被否证,而是可以通过摒弃或修正相关理论的其他部分而得到保留。迪昂-蒯因问题涉及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故而使得科学哲学的各大理论派别卷入争论。对迪昂-蒯因论点反应最强烈的是证伪主义,证伪主义的旗手波普尔一方面从逻辑上赞成迪昂-蒯因论点,另一方面他从实用性上反对迪昂-蒯因论点。因为如果通过调整理论整体而使任何命题免于被反驳,那么任何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证伪。因此,证伪主义的研究纲领注定失败。

双盲实验不能证明中医

有人说,关于中医的有效性我只相信双盲实验的检验结果。这话不算错,但是你相信两条平行的直线永远不相交么?你相信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么?这些都是假设,没有经过双盲实验。双盲实验的结果和实验常常没有必然联系。统计学分析有时候是可以操纵的,让它有意义,就可以有意义。患者和患者之间,并无可比性,所谓双盲实验,不过是垄断市场的一个游戏。

双盲实验的哲学基础源于休谟的哲学思想。18世纪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认为,我们从来没有亲身体验或者亲眼证实过因果连接关系本身,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两个相继发生的现象,所以一切因果关系都是值得怀疑的,一切因果关系都应该重新审视。由于休谟强调实验与观察是科学的唯一途径,所以这奠定了近现代西方科学家的科学方法论。同时,源于“因果关系在于心”的认识论,以及他对“人性”的不信任,提出一次经验不够,要多次,所以就产生了统计学对科学实验的唯一验证作用的地位。正是在这样的哲学基础上,设计出了双盲实验。

举一个例子,休谟就是搞不懂鸡打鸣究竟是太阳升起的原因还是结果,那如何证明呢?双盲实验一般是这样的:首先,先把鸡关进黑房间,不见阳光,看它们是否打鸣;然后,关进夜间有灯的房间,看它们是否打鸣;再然后,都放在外面看它们是否打鸣。如果打鸣,各有多少只打鸣;如果不打鸣,各有多少只。然后统计一下,当然是根据期望的结果,阳性结果用一种统计方法,阴性结果用另一种统计方法。看似公正的双盲实验,其实是有着巨大理念差异的,目前的检验方法完全受西方规则所限制,使得双盲实验不可能按照中医的治疗规则来进行对照。归根结底,双盲实验已经成了大医药公司的垄断工具,完全背离了创建此体系的初衷,服务于西方话语权,而且西药疗效评估也被夸大四倍之多,与健康无关,再无公正可言。

中医就简单了,从整个系统上看,就是阴和阳。太阳升起来,鸡身体中的卫气也升起,所以它们就打鸣。不打鸣是因为气虚。结论:太阳升起是鸡打鸣的原因。中医的方法太简单,尽管结果正确,但是不够“科学”,所以不能被许多人接受。试想,千年的时间中无数成功的病案,其理论不被接受,只是没有按照所谓规定的方式来推理而已。其实中医也不拒绝双盲实验,但设计实验时一定要能反应中医的特点。比如中药对感冒疗效的观察,必须分麻黄汤证或桂枝汤证等,而不只是其中一个成分,如麻黄碱。如果检测针灸的疗效,经典针刺方法与无章法的乱扎相对比,疗效一定不一样。

中医如何建立大数据体系

如果说中医的疗效必须要由科学论证,那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中医建立自己的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了可能性。大数据定义为“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大数据分析的特点与中医的整体观念相吻合,可以避免随机样本分析方法的片面性、不可重复性,以及因为实验设计和实施中的偏差或不足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话语权亟待回归

中医需要建立大数据体系,首先要确立话语权。回顾历史,二战前,科学也分为不同体系:德国体系和英美体系。那时候,德国体系更有优势,但是德国战败,话语权就让给了英美体系。中医的现状,就是丢失了话语权的结果。为什么用西方的标准来评判中医疗效?因为他有话语权,你不按他的做,就进不了他的市场,他就可以垄断。如果按他的做,就要遵守他的规则。

中医就是中医本身,不是什么其他,要遵循中医自身的规律来做临床和教学,走自己的路,要走出一条其他学科以中医为评判标准的路,那才真正拿到了话语权。笔者认为中医拿回话语权的条件已经趋于成熟。中国世界人口第一,经济体很快为最大,体制效率最高,应当尽快建立起符合中医特点的大数据评价体系,建立符合中国的医疗市场机制。市场对外开放可以,规矩一定要由中国来定。

按照科学的定义,即使中医把全世界的病都看好,也不科学,因为没走科学的程序,验案都被认为是个例。即使真理也不例外,真理不走科学的程序,那叫假说。所以科学不过是一个民主制度,大家理解了,同意了,就叫科学,与真理无关。哲学,宗教,可能更接近真理,但不是科学,也是因为没走程序。走程序,就可以进入大医疗市场,不走程序,中药连“药”都算不上。所以说,“中医科学不科学”这个问题是伪命题,其实质是市场利益之争,与疗效无关。原来,中医输掉的不是疗效,不是理论,而是商业模式,是话语权。

中医立法就是拿回话语权的保障。一句话,中医要保持其独立地位。一个学科的正确与否,要由另外一个学科决定,这种局面必须终止。随西方话语权指挥棒而动的中医,发展成了现代中医,失去了经典中医的优势,中医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疗效,失去了尊严,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失去了民族自信心。经典中医的回归,我们要拿回本来属于中医的这一切。

技术支持必不可少

中医建立大数据系统,其次是需要技术支持。中医大数据医学,就是互联网医学,技术上已经非常现实,最重要的部分是建立数据库,现在医生用的云端病例系统就可以胜任。需要设计一个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标准格式,将需要输入的信息包括患者信息、主诉、兼症、治疗方案、治疗次数、随访、是否治愈等填入表格即可。数据库建立起来后,经典中医体系的医生可以全球同时使用。使用时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得到结果并自动分析。比如,输入“针灸”“痛症”“年龄组30~60岁”等,就可以得到结果,如有效率:X;治愈率:Y;平均治疗时间:Z。可以细化到单一病种,单一年龄组。这个搜索结果,简单、直观、客观,较少受医生主观影响,更能反映中医的特色。如果时间够长,病例基数够大,则可以建立起中医疗效的评价体系。

从古至今,所有中医,所有病案,都是个案,这是由中医这门学科的特性所决定的,中医医生眼里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你见过四大中医经典的系统临床分析了么?经典中医的疗效,患者知道,医生知道,科学不一定知道。科学想证明中医的合理性,不是中医的任务。如果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不清,需要提高的是科学的技术,而不是中医的技术。中医千年个案的治疗史不正是说明了只要按照中医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是能够取得良好疗效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古人已经提出了指导生命的太极原则,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双螺旋原则,这个原则来自于宇宙这个母系统。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母系统所产生的原则,子系统必须服从。同样,从中医几千年历史的无数病例中,我们自然而然得到结论,就是针灸确有疗效。但是,这些疗效,没有一个是简单的重复。就拿醉酒案说,三个醉酒的,针后都有即刻改善,但如果把喝的什么酒,喝了多少,脉是什么样的,穴位是哪个,那结果就是不可以重复的。用大数据的观点可以得出针灸对酒醉有效的结论,而用科研的方法,则可能是个案,是无意义的结论。这就是中医学与科学的差别。大数据方法,可能就是将来中医科研的方向,因为中医就是大数据医学。

源远流长的中医实践史是由许多个案组成的,而大数据正好可以反映中医治疗个案有效的特点,用来总结中医千年的临床实践一定会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学  大数据医学  中医大数据医学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刘保和教授临证辨治新思路验案2则        下一篇:漱水不欲咽与口渴不欲饮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