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Lǜ Dòu Pí
【英文名】Seed-coat of Mung Bean, Seed-coat of Green Gram
【别名】绿豆壳、绿豆衣。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绿豆Vigna radiata (L.)R.Wilczak0的种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gna radiata (L.)R.Wilczak[Phaseolus radiatus L.;P.mungo auct.non L.]
采收和储藏:将绿豆用水浸胖,揉搓取种皮。一般取绿豆发芽后残留的皮壳晒干而得。
【原形态】绿豆 一年生直立或顶端微缠绕草本。高约60cm,被短褐色硬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9-12cm;小叶3,叶片阔卵形至菱状卵形,侧生小叶偏斜,长6-10cm,宽2.5-7.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楔形或截形,两面疏被长硬毛;托叶阔卵形,小托叶线形。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短于叶柄或近等长;苞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有长硬毛;花绿黄色;萼斜钟状,萼齿4,最下面1齿最长,近无毛;旗瓣肾形,翼瓣有渐窄的爪,龙骨瓣的爪截形,其中一片龙骨瓣有角;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密被长硬毛。荚果圆柱形,长6-8cm,宽约6.mm,成熟时黑色,被疏褐色长硬毛。种子绿色或暗绿色,长圆形。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全国各省区多有栽培。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多向内卷成梭形或不规则形,长4-7mm,直径约2mm。表面黄绿色至暗绿色,微有光泽;种脐呈长圆形槽状,其上常有残留黄白色种柄;内表面色较淡。质较脆,易捻碎。气微,味淡。以身干、色绿、不变红、无霉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黄绿色。①种皮栅状细胞成片。横断面观细胞1列(种脐处2列),狭长,稍不平整,长56-94μm,宽8-11μm;外壁及测壁上部有明显增厚,有细纵沟纹,中部及下部较厚,内壁薄,胞腔明显;顶面观呈多角形,孔沟细密,胞腔细小或不明显,底面观胞腔大。②种皮支持(滴漏)细胞1列,侧面观呈哑铃状,长18-67μm;表面观呈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4-32μm,可见环状增厚壁。③淀粉粒有时可见,单粒,呈肾形、长圆形、类圆形、圆三角形或不规则形,一端稍尖凸,直径3-30μm,长至43μm;脐点短缝状、星状或点状,层纹多不明显。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暑止渴;利尿解毒;退目翳。主治暑热烦渴;泄泻;痢疾;水肿;丹毒;目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和水洗。
【附方】治麻疹合并肠炎: 绿豆皮五钱,煎水,加白糖五钱冲服, 至痊愈为止。(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各家论述】
1.《纲目》:解热毒,退目翳。
2.《随息居饮食谱》:清风热,去目翳,化斑疹,消肿胀。
【摘录】《中华本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绿豆皮 暑热烦渴 泄泻 痢疾 水肿 丹毒 目翳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