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竹香
【出处】始载于《种子植物名称》。
【拼音名】Guì Zhú Xiānɡ
【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Wallflower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桂竹香植物香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iranthus cheiri L.
采收和储藏:春季开花时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桂竹香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茎直立或上升,具棱角,下部木质化,具分枝,全株被贴生长柔毛。基生叶莲座状;叶柄长7-10mm;叶片倒披针形、披针形至线形,长1.5-7cm,宽5-15mm,先端急尖,基部渐狭,全缘或稍具小齿;茎生叶较小,近无柄。总状花序果期伸长;萼片4,长圆形,长6-11mm;化瓣4,橘黄色或黄褐色,倒卵形,长约1.5cm,有长爪;雄蕊6,近等长;雌蕊1,子房少数有极短柄,柄线形,花柱短,柱头成二极叉开,深裂。长角果线形,长4-7.5cm,具扁4棱,直立,劲直,果瓣有明显中肋。种子2行,卵形,浅棕色,先端有翅。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原产欧洲。现我国各地有栽培,供观赏或药用。
【性状】性状鉴别 花呈椭圆形,长约2.5cm。花萼4片分离,阔披针形,先端渐尖,长0.5-1cm,绿色或绿褐色。花冠4瓣,上端肾形向下渐狭成条状,长编印1.5cm,枯黄色或黄褐色。雄蕊6枚,近等长。雌蕊1,花柱较短,柱头2分叉。气微香,味微苦。
【化学成份】
花含槲皮素(quercetin),竹鼠李素(rhamne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阿拉伯糖-7-鼠李糖甙(isorhamnetin-3-arabino-7-rhamnoside),异鼠李素素-3-葡萄糖-7-鼠李糖甙(isorhamnetin-3-gluco-7-rhamnoside),槲皮素-7-鼠李糖甙(quercetin-7-rhmnoside)等黄酮类化合物,并含异硫氰酸-3-甲硫基内酯(3-methylthiopropyl isothiocyanate)。
种子含墙花甙(cheiroside)A,墙花毒甙(cheirotoxin),阿氏桂竹香甙(alliside),去葡萄糖墙花毒甙(desglucocheirotoxin),葡萄糖芥甙(erysimoside),葡萄糖阿氏桂竹香甙(glucoalliside),黄白糖芥甙(erysimoside),葡萄糖阿氏桂竹香甙(glucoalliside),黄白糖芥甙(helveticoside),黄白糖芥醇甙(helveticosol),葡萄糖糖芥醇甙(erysimosol),毒毛旋花子甙元(strophanthidin),双葡萄糖糖芥甙(glucoerysimoside),比平多甙元-6-脱氧古洛糖葡萄糖甙(glucobipindogulomethyloside),芥子碱(sinapine)。还含挥发性的异硫氰酸甲酯(methyl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异丙酯(isopropylisothiocyanate)。
【性味】甘;平
【归经】大肠;肾;肝经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通经。主治大便秘结;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注意】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花有泻下和通经的作用。
【摘录】《中华本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桂竹香 大便秘结 月经不调 经闭 痛经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