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疗法的常用复式手法
【临床应用】本法能清热通络、行气活血,用于治疗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上肢麻木、惊风、抽搐等实热病证。
水底捞月法
水底是指水底穴,“在小指旁,从指尖到乾宫外边皆是”;明月是指掌心内劳官穴,本法操作时,术手拇指“人内劳轻轻拂起,如捞明月之状”,故得名。
【手法要领】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捏住患儿四指,将掌面向上,用冷水滴人患儿掌心内劳宫穴处,用另一手食、中二指同定患儿的拇指,以拇指螺纹面着力,紧贴患儿掌心作旋推法,或由小指根处推起,经掌小横纹、水底穴、小天心、坎宫推至内劳宫,再用力揉运掌心10余下,再抬手,同时,边推运边用口对着掌心吹凉气。推运与吹凉气应同时进行,操作时用力应均匀有节律,反复操作3-5分钟。
【临床应用】本法大凉,有清心、退热、泻火之功。用于治疗一切高热神昏、热入营血、烦躁不安、便秘等实热病证。
双凤展翅法
该法是以形象命名的,操作时用两手食、中两指夹患儿两耳向上提,若双凤展翅欲飞之状,故得名。
【手法要领】医者先用两手食、中二指夹患儿两耳,并向上提几次后,再用一手或两手拇指端按掐眉心、太阳、听会、人中、承浆、颊车诸穴,每穴按掐各3-5次。施术手法不要太重,以患儿能够忍受为度。本法操作有提、掐、捻、捏、按诸法,穴位又多,要求按次序进行n向上提3-5次,按掐各3-5次。
【临床应用】本法能祛风寒、散风热、镇咳化痰,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咳嗽痰喘等病证。
揉耳摇头法
该法的命名是将操作手法与治疗部位有机结合,并叙述其操作步骤,医者先捻揉小儿耳垂,再摇动小儿头颈,以开窍通关。
【手法要领】术者先开天门,次分推太阴、太阳穴,然后掐天庭、眉心、山根、延年、准头、人中和承浆各穴。最后用双手拇、食指分别揉捏患儿两耳垂;再用两手捧住其头部轻轻摇动。操作时应按照顺序次第进行,掐后加揉,摇动患儿头颈部时用力应轻巧,切忌使用暴力,以免引起患儿颈部肌肉或小关节的损伤。揉捏患儿两耳垂20-30次,摇动20-30次。,
【临床应用】本法主要用于头部,功能开窍通关、镇惊安神、调和气血,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等病证。
老汉扳罾法
该法是根据操作时的形象命名的。罾是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鱼网,本法操作时一手拇指掐儿拇指根部,另一手“掐脾经摇之”,如同渔翁扳动鱼网之状,故得名。
【手法要领】术者用左手拇指掐住儿左手拇指根部,用右手拇指掐患儿脾经穴,同时摇动拇指数次。操作时手法应协调,掐摇结合,力度适中,可掐后加揉。掐揉50-100次,摇动20-40次。
【临床应用】本法能健脾消食,用于治疗食积痞块、脘腹胀满、食少纳呆、疳积体瘦等病证。
猿猴摘果法
该法是根据操作时的形象命名的,医者“以我两手大食二指”上提小儿两耳尖若干次,“又扯两耳坠”若干次,如“猿猴摘果”之状,故得名。
【手法要领】术者用食、中二指分别捏住患儿两耳尖,中指在前,食指在后向上提拉,再用拇、食指指面捏住患儿耳垂,向下扯动。拉扯动作均应柔和轻巧,向上提拉10-20次,向下扯动10-20次。
【临床应用】本法适用于两耳部,具有健脾理气、消食化痰、调整阴阳功效。可用于治疗寒热往来、疟疾、痰痞、食积痞闷、惊悸怔忡等病证。
丹凤摇尾法
因中指属心,色赤,操作时以一手掐患儿心经(即中指端),摇动中指,状若丹风摇尾,故得名。
【手法要领】术者用左手拇指、食指掐按患儿的内、外劳宫数次,右手拇指先掐中指端数次,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捏脊疗法 复式手法 二龙戏珠法 凤凰展翅法 苍龙摆尾法 黄蜂入洞法 打马过天河法 双凤展翅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厌食小儿捏脊疗法 下一篇:捏脊疗法的基本推拿手法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