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溢泪症
溢泪症是指因泪道发生功能障碍,导致长期泪液外溢的眼科常见病症。临床有冷泪和热泪之分。冷泪者表现为泪下时无热感,泪水清稀,迎风更甚,目睛不红不痛。如不治疗,时间久了会使眼睛昏暗,辨不清颜色。热泪者则可见泪下黏浊,有热感,迎风加剧,目睛红肿疼痛、羞明、怕光。多与其他眼病并发。西医主要是针对病因疏通泪道,抗感染,去除不良刺激,注意个人卫生等治疗方法。
溢泪症属中医之“冷泪不绝”“迎风洒泪”“迎风流泪”“目风”“泪风”“目泪出不止”“风冲泣下”“充风泪出”“迎风洒泪症”等范畴。《诸病源候论》曰:“目为肝之外候,若被风邪伤肝,肝气不足,故令目泪出。”《银海精微》言:“此疾乃泪通于肝,肝属木,目乃肝之外候,为肝虚风动则泪流,故迎风泪出。”泪为肝之液,肝开窍于目,若精血不足,藏泄失司,或肝胆郁热,相火过旺,使泪窍失束,又外感风寒淫邪侵扰导致泪液频流。
穴取承泣穴、大骨空穴、小骨空穴。热泪加太阳穴。患者自然闭合双眼取仰卧位,医者左手一指放于承泣穴处,并将眼球向上轻推,右手持一次性针灸针紧靠眶下缘,缓慢直刺0.5至1寸(患者觉患眼球有胀感)不施任何手法,留针20分钟。起针时医者左手持医用棉签按压针刺部,右手缓慢将针拔出并按压针眼处10分钟,检查无出血,再常规消毒。在健侧大骨空穴、小骨空穴皮肤涂抹一层凡士林,将艾绒捏成如小麦粒大小的艾炷,安放其上,用线香由艾炷顶尖处点燃任意自燃至剩三分之一,或患者觉灼痛时,用压舌板将其压灭,移除艾灰为一壮。如前法连续施灸每穴各20壮,搽去艾灰、凡士林。反复揉搓患侧太阳穴至局部发红、发热,术者左手拇、食二指,自然放于局部并向两旁撑开穴位处皮肤,致其绷展,消毒后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对准局部明显暴露的青紫色浅表静脉快速、准确、垂直点刺,接着挤压出血10余滴,压迫止血、常规碘酒消毒。每隔3天治疗1次。
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也是阳跷脉、任脉、胃经的交会穴,针刺后有散风清热、明目止泪、祛风散热、疏邪明目等作用;大骨空、小骨空均属于治疗眼病的经外奇穴,如《玉龙歌》所言:“风炫目烂最堪怜,泪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急应愈。”对于溢泪症效果尤为显著;太阳穴点刺放血能平阳明目、消肿散瘀、疏风解毒。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溢泪症 针灸治疗 冷泪不绝 迎风洒泪 迎风流泪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耳穴压豆辅助治肺病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