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穴压豆辅助治肺病
32岁的常女士受凉后反复咳嗽、声重、咽痒、气急、咳黄白痰,在医院肺病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持续抗感染及解痉平喘治疗的同时,采用中医耳穴压豆法,用王不留行籽置于小方胶布上,贴敷在耳部的肺、内鼻、咽喉、大肠、气管、支气管等穴位,并用食指、拇指捻压刺激耳穴至酸胀麻木或疼痛为止,在持续治疗3天后,王女士咳嗽、咳痰的症状改善。
耳穴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称为反应点。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耳穴压豆法是指选用质硬而光滑的小粒药物种子或药丸等贴压耳穴,给予适度的按压,使其产生麻、胀、痛等刺激感应,经过经络传导,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贴压后,患者可自行每天轻压贴敷部位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一般可留压3天,双耳交替,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情况调整刺激强度,逐渐施加压力。
耳穴压豆法是在耳毫针、埋针治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复持续耳穴压豆刺激肺部相关耳穴,可以调和气血、调理脏腑、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达到宣肺、平喘、止咳等目的,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常见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该疗法不仅能收到毫针、埋针同样的理疗作用,而且安全、无创、无痛、副作用少。治疗范围包括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耳鸣、落枕、牙痛、坐骨神经痛、高血压、头痛、失眠、消化不良、便秘等疾病。
该院肺病科护士长提醒,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耳廓皮肤有炎症或伤口者不宜采用;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医耳穴 耳穴压豆 王不留行籽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各型颈椎病的常用埋针治疗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