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酸
【概念】
吞酸与吐酸症状相类似,俗皆称泛酸。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均不相同。“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致咽嗌之间,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有若吞酸之状也”(《医林绳墨》)。其“病在上脘最高之处”,若“非如吞酸之近,不在上脘而在中焦胃脘之间,时多呕恶,所吐皆酸,即名吐酸而渥渥不行者是也”(《景岳全书》)。
《脉经》称“吞酸”,《诸病源候论》称“噫酸”,《三因方》又称“咽酸”。
【鉴别】
常见证候
肝气犯胃吞酸:吞酸时作,胃中有烧灼感,反复发作,兼见胸胁不舒,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苔薄黄,脉弦数。
饮食积滞吞酸:吞酸时作,胃中有烧灼感,嗳腐食臭,脘痞厌食,舌苔黄厚而腻,脉滑。
寒湿内阻吞酸:吞酸时作,兼见胸闷脘痞,不思饮食,舌苔白滑,脉象弦滑。
鉴别分析
肝气犯胃吞酸与饮食积滞吞酸:二者均有烧灼感。前者由于情志为病,后者由于饮食所伤。肝气郁结吞酸,由于恼怒伤肝,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故吞酸时作,胃中有烧灼感,同时兼见胸胁不舒,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肝气郁结的表现。饮食积滞吞酸,由于饮食不节,食积伤胃,中焦气机受阻,胃失和降,故吞酸时作,胃中有烧灼感,同时兼见嗳腐食臭,脘痞厌食,苔厚腻等伤食证的表现。肝气犯胃吞酸,治以清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左金丸加柴胡、栀子、瓦楞子、青皮、郁金之类,饮食积滞吞酸,治以消食导滞,理气和中,方用保和丸加减。
寒湿内阻吞酸:由于过食生冷,或外受湿邪,湿阻中焦,气滞不畅,脾胃纳运失常,故见胸中痞闷,不思饮食,气机不畅,吞酸时作。其与肝气郁结吞酸,饮食积滞吞酸不难鉴别。寒湿内阻吞酸,治以养脾健胃、理气和中,方用香砂六君子汤。
【文献别录】
《沈氏尊生书·嗳气嘈杂吞酸恶心源流》:“吞酸者,郁滞日久,伏于脾胃间,不能自出,又嚥不下。倘肌表复遇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肤得温熳,则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则津液流通,郁热暂解”。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吞酸 咽酸 噫酸 肝气犯胃 饮食积滞 寒湿内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