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的问诊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严重者泻出物如水状的病证。古人又称之为“濡泄”“洞泄”“飨泄”“注泄”“下利”。泄泻的致病因素常有感受外邪,如寒湿暑热之邪在侵袭皮毛肺卫的同时也能直接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或伤于饮食,不洁之物损伤脾胃,传导失职,升降失调;或七情不和,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常,或久病脾胃虚弱,水谷不化,清浊不分.以上病理变化均可导致脾胃功能障碍,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蕴子肠胃,水谷精微及湿浊混杂,下走大肠而成泄泻。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说:“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而脾虚的病理结果是湿盛,所谓“湿胜而濡泄”。
西医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肠神经官能症、结肠炎等疾病出现以腹泻为主的症状时相当于本症。
(一)问诊要点
通过问诊了解其排便质地清稀,次数增多即可诊断为泄泻。临床亦应辅肋必要的化验检查,如便常规检查等。同时应向问有无不洁饮食史及周围人群中是否有传染病发生以除外霍乱、肝炎等传染病。除此之外还应了解大便中是否夹有粘液、脓血,以与痢疾相鉴别。
有明确诊断之后应进一步询问泄泻的性质、形状、颜色、气味及伴随症状,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依据。如大便清稀,完谷不化多属寒证;大便色黄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热证;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多属实证;病程长,腹痛不甚,喜温喜按,神疲肢冷,多属虚证;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面黄肢倦,多属脾胃虚弱;泻在黎明、腹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多为肾阳不足的特点。
(二)分型问诊
1.寒湿袭胃
问诊: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有思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湿。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味。若表邪较重可加荆芥、防风以增疏风散寒的作用;若湿邪偏重、腹胀尿少可用胃苓汤以健脾燥湿,淡渗分利。
2.湿热壅滞
问诊: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
治法:清热利湿。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味。若湿邪偏重,胸腹满闷,渴不欲饮,可合平胃散燥湿宽中;若夹暑湿,泄下如水,自汗面垢,烦渴尿赤,可加谥香、香需、扁豆衣、荷叶等药以清暑化湿。
3.食滞肠胃
问诊:腹痛肠鸣,衍下粪便臭如败卵,并伴有不消化之物,泻后痛减,脘腹恁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
治法;消食导滞。方用保和丸加味。若食滞较重,脘腹胀满,泻而不爽,可用积实导滞丸以消导积滞,清热利湿。
4.肝气乘脾
问诊: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泻、腹痛。
治法:抑肝扶脾。方用痛泻要方加味。
5.脾胃虚弱
问诊:大便时浦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沺腻之物,则大使次数增多,纳少,脘腹张满,面色萎黄,肢倦乏力。
治法:健脾益胃。方用参芩白术散加味。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腹中冷痛,手足不温者,可用附子理中丸加吴茱萸、肉桂以温中散寒;若久污不止,中气下陷,脱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清,健脾止泻。
6.肾阳虚衰
问诊: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巧。方用四神丸加味。可加附子、炮姜以温肾暧脾。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泄泻 泄泻问诊 濡泄 注泄 下利 急性肠炎 慢性肠炎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