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肾虚 --> 肾虚的常见病证 --> 对症治疗肾虚引起的便秘

对症治疗肾虚引起的便秘

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肾虚只是其中的一个病因,所以,如果你的便秘问题是由肾虚引起的,可以参考下文辅助治疗。肾虚引起的便秘有肾气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三种证型。

便秘的病因很复杂,中医认为便秘主要是由气机郁滞、燥热内结,津液不足、脾胃虚寒所引起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容易患便秘的几类人有的人进食辛辣厚味、温补食品过多,导致阳盛灼阴,伤津而便秘,有的人多愁善感,情志不舒,或者久坐少动,导致气机郁滞而便秘.有的人年老体衰,气血两虚,或者脾胃内伤,饮水量少,导致津液不足而便秘;有的人年高久病,肾阳或者脾阳虚损,导致脾肾阳衰而便秘。预防和治疗便秘,大家可以针对不同的症候表现对症治疗。

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肾虚只是其中的一个病因,所以,如果你的便秘问题是由肾虚引起的,可以参考下文辅助治疗。肾虚引起的便秘有肾气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三种证型。

肾气虚导致的便秘症状为:有便意,但是如厕之后排便却比较困难q在用力排便的过程中,会有汗出气短的表现。排便之后,身体会比较疲劳。这种类型的便秘,可以选用方药济川煎治疗,其组方为:肉苁蓉15克、怀牛膝15克、黄芪15克、巴戟天15克、当归12克、升麻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炙甘草6克、肉桂5克口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也可选用中成药肉苁蓉通便口服液合生脉饮治疗,可参照说明书或遵医嘱使用。

肾阴虚引起的便秘丰要表现为:大便干结,努挣难下,面色萎黄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耳鸣,舌淡苔少,脉细数。治疗时宜补肾滋阴,润肠通便。方药可选入味地黄丸合润肠丸加减。其组方为:熟地黄15克、怀山药15克、肉苁蓉15克、怀牛膝15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枳壳10克、生地黄10克、山茱萸10克,火麻仁30克、何首乌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l剂,口服2次凸也可选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合麻仁润肠丸治疗,可参照说明书或遵医嘱使用。

若便秘是由肾阳虚衰所导致的,患者除了大便不畅之外,还会有腹部冷痛、手脚冰凉、腰膝酸软等症状。方药可选金匮肾气丸合增液汤凸其组方为:熟地黄15克,怀山药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白术15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制附了(先煎)10克,肉桂3克,火麻仁30克,怀牛膝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黄芪20克,陈皮10克,当归12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l剂,日服2次。也可选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合麻子仁丸治疗,可参照说明书或遵医嘱使用。

治疗肾虚所致的便秘,除了像上面介绍的辨证用药施治外,也可以用食物调理。熟香蕉核桃仁、地瓜、苹果都是很好的润肠通便之品。当然还可以选用一些药材做成美味的药膳,既饱了口福,又能起到调理便秘的作用。下面我介绍几款食疗方,人家不妨试一试。

杞芪玉竹煲兔肉:枸杞子15克,黄芪、玉竹各30克,兔肉250克,加水煮熟,姜、蒜、盐调味服食口

巴肉首乌归枣粥:巴戟天10克、当归10克、红枣10枚,肉苁蓉15克、冰糖20克、制何首乌30克、粳米250克。先将中药水煎取药汁,再与红枣、粳米共煮成粥,加入冰糖,溶化后服食。适用于肾阴虚便秘。

参杞圆冰银耳大枣汤:西洋参10克、大枣10克、枸杞子15克、龙眼肉15克、冰糖20克,银耳30克,隔水炖l小时后服食。

怀山百合汤:怀山药50克、百合50克,加水煮至熟透,加蜂蜜适量服食。

首乌锁阳红枣粥:制何首乌20克、锁阳10克、大米100克、红枣10枚,红糖适量。制何首乌、锁阳先煎水取汁,再加大米、红枣煮粥。适合肾阳虚便秘者。

有些穴位也有很好的治疗便秘的功能,比如足三里穴、太溪穴、照海穴、支沟穴、天枢穴等,经常采用按摩等方法刺激一下上述几个穴位,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按摩足三里穴、太溪穴、照海穴、支沟定、天抠穴等穴位可以辅助治疗便秘。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胃肠蠕动,提高腹部和会阴部肌肉的肌力,也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口此外,还应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每天晨起或早饭后或睡前按时解大便,到时不管有无便意都要按时去厕所,逐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引起便秘,有便秘者还会加重症状。饮食上应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糙米,芹菜、韭菜,玉米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肾虚引起便秘  肾虚病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对症治疗肾虚引起的早泄        下一篇:填补肾精治疗肾虚性腰痛

>> 返回肾虚的常见病证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