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肾虚 --> 肾虚的常见病证 --> 养肾护肾,告别男性不育

养肾护肾,告别男性不育

中西医对男性不育原因的认识是有一定区别的。先来看一下西医对男性不育的解释。西医认为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有生殖器官的异常,内分泌紊乱,外源性、机械性损伤和医源性损伤以及微生物学因素等。

“百善孝为先”,而“不孝有三,无后为人”。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观念中,不能生育足一件很对不起先人的事情,虽然现在这种观念有所改变,但是不育症对于男性来说仍然是一个相当沉重的思想包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男性不育呢?

中西医对男性不育原因的认识是有一定区别的。先来看一下西医对男性不育的解释。西医认为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有生殖器官的异常,内分泌紊乱,外源性、机械性损伤和医源性损伤以及微生物学因素等。

中医认为,男性不育和身体中的元气精血不足有关口中医认为,肾藏精,丰生殖和生长发育。肾脏精气的盛衰直接决定人体的牛长、发育及衰老,亦直接影响性功能和生殖功能。肾气充盛促使“天癸”成熟,在男子则表现为“精气溢泻竹,能和阴阳而有予。另外,生殖之精虽由肾中精气所化,但与五脏之精密切相关,所以五脏协调,精气充盛,藏泄适宜,气化有度,是维持性功能和生殖功能的重要因素,而五脏失调,精气衰少,藏泄失宜,气化障碍均可导致男性不育。根据其证候表现的不同,中医将男性不育分为肾阳不足、肾阴虚和肾气亏虚三种证型。

肾阳不足证型的不育丰要表现为婚久不育,性欲淡漠,阳痿早泄,精气清冷,精予稀少或死精过多,射精无力,同时还伴有精神委靡、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畏寒喜温等症。治疗宜补肾壮阳。方药可选生精种子汤加减。其组方为:五味子10克、覆盆子10克,车前子10克、淫羊藿15克、续断15克、巴戟天15克、何首乌15克,枸杞子15克、桑葚15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口服2次。也可选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治疗,可参照说明书或遵医嘱使用。

肾阴虚证型的不育主要表现为婚久不育,性欲强烈,性交过频,精液不化或死精过多,或精子过少,畸形精子过多,同时伴有头晕耳鸣,五心潮热、盗汗口干,腰膝酸软等症。肾阴虚证型的不育治疗时宜滋阴补肾。方药可选知柏地黄汤加减。典组方为:黄柏10克、丹皮10克、山茱萸10克、泽泻10克、知母12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参20克,熟地黄25克,海马l对、甘草5克水煎服,每口1剂,口服2次。也可选用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或人补阴丸治疗可参照说明书或遵医嘱使用。

肾气亏虚证型的不育主要表现为婚久不育,性欲淡漠或阳痿,早泄,精清,精稀,精冷,精少,并伴有头晕耳鸣、精神疲乏、气短懒言、纳谷不香、腹胀便溏、五更腹泻、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畏寒肢冷等症口治疗应以温肾补气为主。方药可选金匮肾气丸合生脉饮加减。其组方为:补骨脂10克、莲子10克、山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陈皮10克、两洋参10克,肉桂10克、鹿茸10克、麦冬10克、肉豆蔻10克、茯苓15克,砂仁(后下)6克、炒山药15克、菟丝于20克、巴戟天2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也可选用中成药五子衍宗丸治疗,可参照说明书或遵医嘱使用。

穴位按摩也能起到补肾健脾、疏肝理气、培元崮本、养血生精的作用。可对关元穴、气海穴、命门穴、肾俞穴分别进行按摩,每次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不用在意按摩手法,方便的时候按摩按摩,长期坚持,能辅助改善男性生育功能。

下面几个食疗方也可以选用。

枸杞子炖鸽蛋:枸杞子、龙眼肉、西洋参各15克,五味子10克,鸽蛋4枚,白糖适量。将鸽蛋煮熟去壳后同枸杞子,西洋参、龙眼肉、五味子共炖,熟后加糖食用。每日1次。

黑豆糯米糊:黑芝麻,桑葚、枸杞子,黑豆、绿豆各30克,怀山药(切片)印克加水适量煮熟,再加糯米粉适量煮沸搅匀即成。每天食用半碗,5天为一个疗程。

洋参枸杞海参粥:海参、枸杞子、怀山药各30克,西洋参15克,糯米200克。将海参浸透,洗净切片,煮烂;将糯米、西洋参、怀山药、枸杞子煮成稀粥并与海参混合再煮片刻,调味食用,每天1次。

预防或治疗男性不育,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戒烟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要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如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高温、毒物,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工作,最好能够脱离此类工作半年后再生育。要注意对睾丸的保护,如避免长时间骑自行车、泡热水澡、穿牛仔裤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养肾护肾告别男性不育  肾虚病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辨证治疗肾虚所致的阳痿        下一篇:补肾强肾治疗女性不孕

>> 返回肾虚的常见病证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20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264942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264942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